闻香识槐

(2024年05月09日) 来源:皖西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开琥

  周六清晨,去生化楼监考。路过主教楼东与实验楼之间的一片茂密绿林时,一簇簇的大学生都聚在这儿晨读。我侧身而过,空气中氲氤着浓浓的花香。这是我熟悉而又喜欢的槐蜜香。
  寻觅着花香的来处,我的目光停留到教学主楼东南角树丛中的一株槐树的巨冠繁花上。满树雪白细碎的槐花,如同一位清新脱俗的少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冰清玉洁。满目碎玉千般俏,一树槐花百步香。这甜蜜的槐花馨香不仅引来众多蜜蜂嗡嗡采花,引来鸟儿在花枝间跳来跳去唧唧私语,也引来众多大学生早早地在这花前树下愔愔晨读。
  我也被感染了,八点监考,还有半个小时呢。索性打开手机,选好视角,慢拍起来。说是慢拍槐花,倒不如说是招牌幌子,毕竟那么多学子在树下苦读,我若在此纯粹地消受这槐花之芳香,只怕面对“师范”二字而汗颜。
  考试结束,沿着主楼前西行,没走几步,阵阵浓郁的果香再次袭来。寻香来处,在主楼前一株更大的槐树鹤立群芳,满树的槐花,满树的香雪,被巨大的树干高高地擎在半空。似玉如冰驻碧空,学子一睹半遮瞳。
  安大老校区,树木繁多。暮春季节,一片绿海,闻香识槐,是认识槐树的最佳时期。两株巨槐,满树芳菲,因有小雨拍打,落英缤纷,但甜蜜的芬芳满溢、荡漾,“槐里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
  在古代,槐花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人们相信它具有安家保宅、多福多寿的神奇魔力。同时,槐花也与古代三公九卿之位相关联,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槐花在科举考试时代象征着功名,常以槐指代科考。
  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苏轼不说董传没有出路,而说他只是不想和那些暮气沉沉的老头们为伍,所以勉强去考一下科举。这里的“踏槐花”与“槐花黄,举子忙”都是指科考。槐花黄了,举子们赶考的时间到了。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见到的槐花不都是洁白如玉的么,这里的槐花怎么又“黄”了呢?其实,我们通常见到的都是洋槐。它的花色洁白,有沁人心脾的甜香,在中国只有近百年的种植历史。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槐”指的都是国槐,树型高大,花期在夏末,花为淡黄色。花可烹调食用,也是重要的蜜源。陆游的“槐花落尽桐阴薄,时有残蝉一两声。”唐代杜荀鹤的“客路客路何悠悠,蝉声向背槐花愁。”指的都是国槐。
  生活中,闻香识槐,不失为一种识别植物的好方法。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作品认识作者。因为,作品就是他努力绽放的花;我们也可以听闻一个人的口碑来认识这个人。因为一个优雅的人,留下的口碑又何尝不是缕缕馨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