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前行 点“绿”成金

(2024年05月09日) 来源:皖西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夏之交的皖西,蓝天、碧水、绿地,触目可见、触手可感。在湿地河畔、森林公园、美丽乡村……市民游客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着良好的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近年来,六安牢牢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国之大者”,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市目标,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第一责任,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第一追求,把环境质量改善作为第一要务,把生态保护修复作为第一支撑,把生态环境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主动作为,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交上了硕果累累的“生态答卷”。
环境治理,厚植生态底色
  走进金寨县吴家店镇松子关中心村,山清水秀,乔灌相间,绿草如茵,一座150平方米的小型“四合院”建在桥头边,中间湿地植物石菖蒲郁郁葱葱,鹅卵石晶莹剔透,花园内的景致与周边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共生。如果不是旁人介绍,很难将其与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处理终端联系起来。自从引进了这项“高科技”,村民们再也不愁生活污水影响居住环境了。
  环境事关民生,好生态是幸福之基。
  在金寨县,类似于这样不同规格的生态污水处理设施共有164座。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源头分散排放、集中式处理管网建设难、传统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成本高等特点,金寨县坚持“可持续治理方案”治理思路,借助专业团队技术力量,结合山区区位优势,探索出一条采取无动力零能耗、运维无成本、后期无药剂添加、有效灭杀病原生物、彻底灭杀卵的生态治理模式,不仅建设成本低、治理效果好,而且运维可持续、运行智慧化。
  如今,全县基本实现“一村一设施”,农村面貌显著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不仅如此,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后,一些村庄还发展起了乡村旅游。该县吴家店镇包畈村在污水治理完全达标且水质稳定后,排入十八盘漂流,进一步保障了十八盘漂流的水量和水质,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游客,有效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金寨县生活污水生态案例仅是全市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不断健全环境治理体系,144个乡镇(街)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挂牌运行,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重点领域污染防治攻坚力度持续加大,尤其是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获得省委、省政府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等次。
  全市PM2.5年均浓度由2016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3年的31.1微克/立方米、2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5.5%、全市耕地无污染地块……如今的六安,天更蓝了、景更美了、水更清了、城更靓了,正以“生态画笔”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绿色山水画卷,源源不断滋养着皖西儿女。
保护修复,筑牢绿色屏障
  高质量保护与修复,是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
  我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着力打造高质量长三角地区重要生态屏障。
  2024年3月19日,淠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联合市林业局、市城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多个部门,共同开展了一次淠河国家湿地公园联勤巡查行动,通过多部门间的紧密联动,有效提升了打击湿地违法行为的震慑力,有力加强了湿地生态保护力度,进一步维护了湿地生态平衡。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我市湿地总面积8.3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41%,2023年湿地保护率59.43%,湿地面积和湿地保护率位居全省前列。      (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
  作为我市唯一一处国家级湿地公园,淠河国家湿地公园先后通过实施淠河两岸景观带生态林建设工程、水生植被修复工程、适当引种等举措,让淠河两岸的植被得以恢复,生态结构和功能得以持续发展,如今已成为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国家级保护鸟类越来越常见,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随处可见。
  生物多样性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和功能的重要指标。2023年,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完成动物多样性全面调查工作,记录到野生动物21目85科283种,较为全面地掌握了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重点保护物种的种类、分布、数量等现状,并通过历史资料比较,对野生动物多样性进行评估,为科学制定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提供了建议和保护对策,强化了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和能力建设,实现野生动物长效管理。
  为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挖掘造林潜力,2023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淮河、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在全国首次制定并贯彻国土人工绿化“1+7”导则,实现绿化责任全覆盖、无盲区。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向“四旁”“四边”拓展,2023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2.64万亩,封山育林18.12万亩,退化林修复11.31万亩,森林抚育16.65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5个,省级森林村庄50个。
绿色发展,增强产业动能
  绿色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在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当下,六安正以发展的“含绿量”提升增长的“含金量”,持续增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2023年6月,我市印发《六安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6%的总体目标,制定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深入推进节能降碳、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循环经济协同降碳、研发应用低碳技术、数字赋能提质增效6大重点任务,为全市工业绿色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作为安徽绿沃循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绿沃汽车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报废新能源汽车等“城市矿产”报废资源循环利用与循环再造产品的研究与产业化企业。2024年4月11日,公司在整车拆解车间打印出舒城县首份新能源电动公交车回收证明及注销证明,打通了报废电动公交车核心零部件动力锂电池,从拆解、梯次、再生到再制造,标志着公司整车拆解业务及循环利用链条迈出了重要一步,对于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安徽省绿色工厂、市级工业设计中心……一项项资质荣誉,是安徽绿沃循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坚持绿色发展的靓丽名片。公司深入践行绿色发展战略,实施清洁生产和技改措施,通过建设光伏储能电站、空压机余热利用、搭建绿色供应链等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能源资源利用水平。目前,公司生产总体工艺、技术、资源利用水平、污染物处理水平均属国内领先水平。
  绿色发展,动力十足。近年来,我市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围绕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铁基材料等主导产业,引导和支持创建绿色工厂,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认定各级绿色工厂94家,市经开区、霍山经开区、金寨经开区3个园区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征程上,六安奋楫争先、逐浪前行,以更高站位、更大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必将更加鲜明厚重,也必将书写更多“绿”里生“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