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河,从我身边静静流过

(2024年05月09日) 来源:皖西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东升

  三月初的一个周末,清晨,薄雾蒙蒙,细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却没能挡得住我随市作协应邀前往叶集采风的欣悦。
  叶集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工作关系,我曾经常到霍邱县城,来回必须经过叶集镇。一次、两次、N次,便熟悉了叶集路边排档工作餐中的脸盆盛菜;熟悉了必须用叶集水烧出来的令人垂涎、大名鼎鼎的羊肉飘香。在校读书的时候,也曾听老师给我们讲解过叶家集声震九州的“未名四杰”。去年,在纪念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5周年纪念活动中,对名冠中外淠史杭工程灌溉的功效和意义以及“平岗切岭”宏大工程建设经过的了解,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采风路上,我透过车窗留心向外张望:叶集城模样变了,变得美丽了——城区道路纵横交错、敞靓干净;行道公园,绿树掩映;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哦,我真不敢相信这就是叶集。我记忆中那个脏破落伍的叶家集,彻底翻篇,成为历史。
  在平岗街道原红旗大队知青插队点,解说员的介绍,我才恍然:早先就熟悉的大名在外的曹姓“铁姑娘”,就曾经在这片广阔天地,艰辛磨砺、坚守初心,与农民并肩劳作成长为一名大有作为、战天斗地、全国知青学习的榜样。知青点陈列室内,墙上展示着姑娘们生活、生产场景的资料和照片,照片上充满朝气的姑娘们或在田间认真地接受农民们指导劳作,或在地头、路旁小憩,朴实的脸庞绽放出青春的笑容。当年,知青们生活和生产使用过的煤油灯、学习用品、犁耙、箩筐仿佛还带有当年持有人留下的余温和痕迹,在简洁的展室一隅默默向人诉述着那个年代下放知青生活的艰涩和铭心的故事。我恍惚也回到那个至今令人难忘的蹉跎岁月——早起,一缕晨曦,雄鸡高唱,下田干活的哨音响起,在急急穿戴完毕、三两口扒完早饭后,便扛起农具,开启新的一天劳作:修田、看青、栽秧、割稻、双抢……
  带着尚未散尽知青点烟火气息的回味,我们马不停蹄,先后走入芮祠新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岗切岭纪念馆、叶集红色文化展览馆和三元镇“全程为民农事服务试点、星空营地”,听故事、看图片,接受心灵的洗礼——穿越岁月时光,我们被带入未名文化薪火相传、“未名四杰”发挥体民苦、开民心、启民智,用文学文字力量启迪思想、呼唤群众觉醒的那个激情燃烧年代;那些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走出来的陶勇、杨国夫等8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和千千万万为了革命事业献出年轻生命的烈士们名垂丹青,让我们感怀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后人当倍加珍惜!
  在万亩江淮果岭基地展览休息厅,朋友们小憩欢谈之际,顶着风吹细雨,悄然爬到高约五层楼的果岭观赏平台,我想看一看这神秘花样果岭究竟是怎么个模样——一览无余,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际千田连垄、万亩集聚、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枝头笈绿、含苞待开的桃梨果园。极目远处,岗岭起伏,青翠依依;史河如练,由远及近、依岗傍岭,汩汩流过,兀自静静流向远方……
  此时此刻,触景生情,让我感慨良多——
  史河,你不舍昼夜流逝无声,却见证了岁月峥嵘和人间沧桑!你见证了曾经的“未名四杰”用文学和文字唤起群众的觉醒和无数先辈、先烈英勇革命的真实事迹;你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叶集人民在淠史杭工程建设中,用“劈土法”、“洞室爆破”、“倒拉器”施工“三大法宝”,完成了“平岗切岭”最艰巨的钉子工程,创造了劈山引水、兴利除害、战天斗地的历史壮举和建设奇迹;你见证了在这方钟灵毓秀土地上的人民充分释放改革活力、把握机遇、奋勇当先,让原来经济落后的小乡镇一跃跨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圈、淮河经济带、合六经济走廊,成为特色产业集聚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宜居宜业新高地和中国“板材之乡”、“中部家居”之都。
  史河,你是叶集人民的母亲河,你润泽皖豫四方,纵贯叶集南北,你用你的乳汁润育、灌溉着这方人杰地灵红土地,滋养着幸福生长在这方土地上的叶集人民。未来,在你静静轻缓的流淌中,依然可以见证那些被红色文化、仁人志士、平岗切岭精神激励和鼓舞着的当地百姓,一定会用他们的双手,艰苦奋斗、埋头苦干,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新叶集的风云奇迹。
  史河,你永远是叶集人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