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加码” 幸福“增温”

——叶集区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工作侧记本报记者 储著坤

(2024年05月09日) 来源:皖西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栏的话: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工作要求、市委工作安排,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奋力推动平安六安、法治六安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本报即日起开辟《皋举利剑 六地平安》专栏,全面报道政法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六安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新经验和新成效。
  随机家访、谈心谈话,增强公安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省际毗邻区警务合作,一河两岸融为一座城;“无事”找书记“元空间 元治理”,数据多跑路村民少跑腿;“乡里乡亲”调解机制,矛盾化解在萌芽……随着平安的连续“加码”,叶集区群众的幸福持续“增温”。
深耕细作串起“聚能环”
  “小朋友,获得这么多奖状,爸爸肯定很高兴吧?”在城区派出所副所长宋赟威家中,叶集公安分局政委刘自光,看到墙上贴满了奖状,欣喜地问道。“嗯,那当然啦。不过,跟这些奖状相比,我还是想让爸爸多回来陪陪我。”小女孩的回答,让刘自光一阵心酸。
  这一幕场景,就发生在不久前,刘自光带队的一次家访过程中。“我们的民警,付出太多,也对家庭亏欠太多!”刘自光陷入了沉思。结束家访后,他立即跟城区派出所金晓波所长会商,如何统筹做好民警工作与生活的细节安排等事宜。
  今年以来,叶集公安分局采取“随机家访勤交流、互通有无共提高”的方式,利用晚间时间上门家访,了解民警、辅警八小时以外的生活情况,询问家庭生活中的困难,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力求把队伍管理做到细致、精致、极致,从而加快形成和提升叶集新质公安战斗力。
  随机家访,谈心谈话,大大增强了民警、辅警对公安工作的认同感、归属感。如今,叶集公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氛围浓厚。4月25日,叶集公安分局与固始县公安局从“握手”到“牵手”,共同构建分工合作、高效协调、优势互补的省际毗邻地区警务合作机制,实现了资源共享、安全共筑、责任共担、发展共赢。
  地有界,警无界。通过建立联调联指工作指挥部,定期会商区域结合部治安形势,同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定期组织联合演练、比武竞赛……如今,叶集携手固始,“实战化”警务联调联指、“扁平化”治安防范处置、“同城化”社会管理、“精细化”队伍建设的“四化”机制正全力推进,一河两岸一座城的壮美画卷正全力绘就。
视频连线乐享“元”空间
  “他家田,跟俺家地连在一起,每次他都挖我家地,每年都是如此,一次次侵占,人要知足啊。”“田地的界线,不是你说的那样,你凭什么用栅栏圈起来。”4月29日下午,在叶集区三元镇桥元村党群服务中心“元”法庭,党支部书记罗士军把两位村民约到一起,通过5G连线,与叶集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对话,视频调解纠纷。
  几天前,村里组织调解无果后,“元法庭”就发挥了作用。村民不用跑到城区,只需在村部就能与法官面对面。“元”法庭,搭建与叶集区人民法院视频连线端口,对群众矛盾调解无果、涉法涉诉等内容,连线法院开展面对面诉前调解,提前化解诉讼等争端问题。
  在当地,不仅仅是“元”法庭。“元”访室,实现了群众与信访部门面对面沟通;“元”诊室,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名医;“元”连心,解决了老人与子女、儿童与父母缺乏沟通产生的心理健康等问题;“元”事通,实现了党的惠农政策直达群众;“元”农服,让群众在家门口找专家。“无事”找书记“元空间 元治理”6大功能版块,搭建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数字空间”。
  三元镇党委书记杨志红坦言,作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到今年底,全镇所有行政村、社区都将建有“元空间 元治理”,围绕“无事”找书记,优化提升数字化平台建设,推进各项便民服务的有效整合。群众可通过“一个屏”,实现数字信访、数字诊疗、数字连线、数字农事服务、数字法庭等,服务群众零距离的“互联网+”已经在农村快速落地。
“乡里乡亲”续写邻里情
  “你们办厂,也非常不容易。衣物焚烧对环境有影响,左邻右舍住的有老有小,要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叶集区姚李镇红星村党支部书记丛地荣说,“一点小损失,不至于开口五万元,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给个面子就500吧。”
  事情是这样的,返乡青年办了一个废旧衣物焚烧加工小作坊,燃烧衣物时产生浓烟,附近群众怨声载道。村民徐某一怒之下砸了机械,并与小作坊老板发生肢体接触。情急之下,双方报警,小作坊老板要求徐某赔偿财物损失费5万元。期间,“乡里乡亲”党员调解工作室介入调解,不拘泥于调解场地,以聊天、拉家常的形式,打好“亲情牌”,把调解室搬到群众家中、田间地头,形成“情、理、法”相互融合的调解模式。
  “丛书记跑前跑后,嘴皮子都说破了,你道个歉,赔500元算了。”至此,村民徐某和作坊老板握手言和。从五万元调解到五百元,并且双方都满意,这只是姚李镇乡村社会治理的一个生动实践。
  近年来,叶集区姚李镇紧密结合“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完善“乡里乡亲”党员调解机制,通过发现“早”、处理“快”、方式“活”、工作“细”、态度“诚”的“五字”工作法,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片、矛盾不上交、调处不反弹,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