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玉琪
在初秋的微风中,我踏入了这所熟悉而又陌生的初中校园。去年,我有幸接手了一批初一新生,他们的眼神里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也夹杂着一丝初入中学的迷茫与不安。
小方,便是我这批学生中的一个特别存在。他个子不高,总是坐在教室的角落,眼神里时而闪烁着机灵,时而又流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忧郁。从小学到初中,环境的转变似乎对他而言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尤其是英语课,他总是找不到学习的节奏,每次的家庭作业,他的那一栏总是空白,像是一片未开垦的土地,等待着有人去播种希望。
我尝试过多次与小方的父亲沟通,希望家校合力,帮助小方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电话那头,小方父亲的声音透露出几分无奈与焦急,他告诉我,家里也尽力了,但小方似乎对这门课有着天然的抗拒。挂断电话后,我陷入了沉思,我知道,仅仅依靠外部的压力,无法真正激发一个孩子的内心动力。我必须找到那把能打开小方心门的钥匙。
转机出现在一次普通的英语课上。那天,我设计了一个互动环节,让学生们分组讨论一个关于“诚信”的话题,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小方被推选成为发言人。我能看出他脸上的惊讶与紧张,但更多的是被同伴信任的喜悦。在准备时间里,我悄悄走到他身边,轻声对他说:“小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宝藏,我相信你对‘诚信’的理解,就是你那独一无二的宝藏。勇敢地说出来,让大家看到你的光芒。”
上台时,小方的手微微颤抖,但当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时,他似乎找到了一丝力量。他开口了,声音虽小,却异常坚定:“我认为,诚信就像是我们心中的一盏灯,虽然有时候外界很暗,但只要这盏灯亮着,我们就能找到正确的路……”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看到小方眼中的光芒,那是一种被认可、被看见的快乐。
从那以后,我开始特别关注小方的英语学习。每次作业,无论他完成得如何,我都会耐心批阅,并在旁边写上鼓励的话语:“今天比昨天多写了一段,进步很大!”“这个观点很新颖,继续加油!”……渐渐地,我发现小方的作业开始有了变化,从最初的寥寥几字,到后来的半页、一页,甚至开始主动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论述。虽然质量还不算上乘,但那份努力和进步,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从那以后,小方像是变了一个人,不仅在英语课上表现突出,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自信,学会了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更加坚信,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用温暖去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