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
元宵佳节,传统意义上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对于远在外地打工、上学的人群来说,选择这一天返程成了新时尚。六安火车站当日人头攒动,客流有序出行。采访中他们说,选择在第一故乡过春节,回工作地和上学的城市过正月十五,同样是一种团圆。从“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到“我来到你的城市”观念上的变化,正在年轻团体跨区域流动中掀起新风潮。
春节,团聚是永恒不变的主题。相对于年轻人的短假期,跨区域流动过年也是一种城乡文化交流的深入。与传统的习俗不同,“反向团圆”不仅避免高峰出行,减少了抢不到票的焦虑,还能享受打折的车票和更宽敞的车厢,让春运的旅途更舒适。同时,一些城市也在春节期间推出新兴文旅项目,吸引了他乡的游子,提前返工返校逐渐变成“微出游”,也让年味儿多了一份悠闲。
笔者认为,“双向奔赴”的兴起,需要交通运输部门提供更细致的人工服务。同时,相关部门应增加对老幼群体的服务投入,如地铁、车站增加志愿者协助提行李、购票,景区增设无障碍通道,消费场景中推出老年支付专用通道等。通过种种细节,让出行人群感受城市温度,才能让这种“反向团圆”获得更高的认可度。
“反向团圆”在主观上也折射出公众理念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这种新的过年方式。总而言之,改变的是出行的方向,不变的是团聚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