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精神分裂症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29日 来源:皖西日报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严重精神疾病,它像一座无形的“思想迷宫”,困扰着患者及其家庭,也常常被社会误解。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主要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常伴有知觉、幻觉、妄想等症状。它并非如其名字所暗示的“人格分裂”,而是一种大脑功能失调的疾病。患者的大脑神经网络无法正常整合信息,导致其对现实的感知和判断出现偏差。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行为异常等阳性症状,也可出现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社交退缩、言语贫乏等阴性症状。除了阳性和阴性症状外,精神分裂症患者还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计划和决策能力下降等。这些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也对其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研究表明,遗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如果家族中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他亲属的发病风险会显著增加。神经递质是大脑中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其失衡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病因之一。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认为,过多的多巴胺活动可能导致大脑信息传递异常,引发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此外,5-羟色胺、谷氨酸等神经递质系统也存在异常,可能影响神经突触的可塑性和神经元之间的正常通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结构存在一些改变,例如脑室扩大、额叶和颞叶等脑区灰质体积减少。 环境因素也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胎儿期的病毒感染、营养不良或母体遭受严重应激事件,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增加患病风险。此外,成长过程中的重大生活事件,如长期遭受虐待、家庭关系紧张等不良生活环境,可能与个体的遗传易感性相互作用,触发精神分裂症的发作。 诊断精神分裂症需要医生对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评估。根据DSM-5,诊断精神分裂症需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征性症状,包括幻觉、妄想、言语紊乱、行为紊乱、阴性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且必须有幻觉、妄想或言语紊乱中的至少一种。其次,患者的工作、人际关系或自我照顾能力明显低于疾病发生之前,持续时间6个月以上。再次,排除其他障碍,如分裂情感性障碍、抑郁或双相障碍伴精神病性特征。最后,症状不能归因于其他躯体疾病或物质滥用。 而ICD-11则强调现实检验能力受损和行为紊乱,核心症状包括妄想、思维形式混乱、幻觉、被控制感、意志减退、情感平淡和行为紊乱等,症状需持续至少1个月,并需排除由躯体疾病及物质滥用导致的症状。虽然目前没有直接确诊精神分裂症的检查方法,但抽血、头部CT或核磁共振(MRI)等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例如,脑部MRI可能显示患者存在脑结构异常,如脑室扩大或灰质体积减少。 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帮助控制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减轻阴性症状,并改善认知功能。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并注意个体化用药。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以维持病情稳定。 心理社会干预在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应与药物治疗密切结合。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CBT)、家庭治疗、社交技能训练、职业康复训练等。对于部分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物理治疗,如电抽搐治疗(ECT)或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家庭成员应学习疾病相关知识,保持耐心,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避免使用污名化语言。社会应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融入社会的渠道,减少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 总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精神疾病,但它并非不可战胜。通过早期识别、科学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许多患者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力量,我们应共同努力,消除偏见,传递温暖,让爱不再迟到。让我们正确认识精神分裂症,用科学和人文关怀为患者照亮前行的道路。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 赵哲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