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跌倒的常见原因与预防措施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29日 来源:皖西日报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容易发生跌倒。跌倒会给老年人的身体带来严重威胁,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如骨折、内脏损伤甚至是生命威胁,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本文主要讲解老年人跌倒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帮助每位家庭成员更加关注老年人的安全,尽可能减少跌倒带来的伤害。 老年人跌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身体的因素,也有环境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的机能逐渐衰退,平衡能力、反应速度、肌肉力量下降,都容易导致老年人跌倒。 1.肌肉力量减弱。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肌肉逐渐失去力量和弹性,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平衡能力。老年人的肌肉萎缩使得他们在走路时容易失去稳定性,尤其是在走路较快、上下楼梯或转身时,容易发生跌倒。 2.骨质疏松。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常常会受到骨质疏松的困扰。骨密度的减少使得骨骼更容易发生脆性骨折,尤其在跌倒时,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骨质疏松的患者跌倒后,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引发长期失能。 3.平衡感下降。由于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前庭系统和本体感觉系统逐渐衰退,老年人平衡感减弱。尤其是当老年人走路时,会出现走路不稳、摇摆的现象。老年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也会减弱,容易忽视障碍物或不平的地面,增加跌倒的风险。 4.视力下降。老年人普遍存在视力下降的现象,尤其是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疾病的患者,往往视物模糊、辨识度差,在走动时无法清楚地看到地面的障碍物或不平整的地方,容易摔倒。 5.药物影响。很多老年人因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部分药物可能会对他们的身体产生副作用,出现头晕、嗜睡、反应迟缓等症状。比如,某些降压药、镇静药物和抗抑郁药等,会引发低血压或昏昏欲睡的现象,使老年人在活动时容易失去平衡,发生跌倒。 6.环境因素。老年人生活的环境也是跌倒的重要诱因,家中的不平整地面、湿滑的浴室、杂乱的家具摆放、缺少扶手等,都会成为跌倒的隐患。特别是在夜间,缺乏照明的地方会增加老年人摔倒的概率。 7.心理因素。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是影响跌倒的重要因素,有些老年人因担心跌倒而产生过度的紧张心理,反而增加跌倒的风险。独居老人往往缺乏照顾和帮助,增加了跌倒发生后难以得到及时救援的危险。 如何预防老年人跌倒呢?尽管老年人面临着较高的跌倒风险,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能有效地降低跌倒的发生率。预防老年人跌倒需要综合考虑身体、环境、心理等多个方面。 1.加强锻炼,增强体力。老年人要适当进行运动,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平衡能力,比如步态训练、太极拳、健身操等活动,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感。老年要积极进行散步等有氧运动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整体素质,降低跌倒的风险。 2.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老年人要定期检查骨密度,及时发现骨质疏松问题,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减少骨折风险。医生要根据老年人的骨密度情况,补充钙、维生素D等,或者使用药物来增加骨密度,提升骨骼强度。 3.改善居住环境。家中的地面要保持干燥,避免水渍、油渍等造成滑倒。浴室和厕所应安装防滑垫,防止湿滑带来的危险。在走廊、楼梯等地方安装扶手,帮助老年人保持稳定,避免跌倒。家里应尽量避免放置杂物,确保通道畅通无阻,减少绊倒的危险。 4.定期检查视力和听力。年龄变大后,要定期检查视力和听力,及时治疗眼部和耳部疾病,避免因视力和听力下降而引发的跌倒,定期去眼科检查,确保佩戴合适的眼镜或接受手术治疗,避免因视力问题引发的跌倒。 5.合理使用药物。老年人在服药时要注意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滥用药物。对于有跌倒风险的药物,应向医生咨询是否有替代药物,或者在服药时采取其他预防措施。老年人还应定期复查身体健康,确保药物的使用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6.培养积极的心理状态。老年人应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担心跌倒。亲朋好友应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老年人克服对跌倒的恐惧。要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交活动,保持心理健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7.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有跌倒风险的老年人应进行专业的跌倒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身体状况、药物使用、生活环境等。要根据评估结果,采取个性化的预防措施,减少跌倒的发生。 总而言之,老年人跌倒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老年人自身要加强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家庭成员和社会各界也应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和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条件,让老年人享有更加健康、安稳的晚年生活。 (六安市中医院老年医学科 史秀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