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造口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肠道疾病,如肠梗阻、肿瘤等。手术将肠管的一部分引出体外,形成一个人工开口,以便排泄物的排出。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肠造口患者能够在家中进行自我护理。本文详细为肠造口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份详细的居家护理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日常护理,提高生活质量。
肠造口是将肠管的一端或两端引出到体表以形成一个开口,主要用于肠道内容物的输出、减轻肠梗阻、保护远端肠道的吻合、促进肠疾病的痊愈等。由于造口周围没有括约肌,无法控制排泄功能,因此需要黏贴造口袋以便收集排泄物。肠造口可分为结肠造口、回肠造口、横结肠造口。结肠造口通常位于左下腹,多为永久性造口,排出的粪便通常是成形的。回肠造口一般位于右下腹,多为临时性造口,流出的是液体,富含消化酶,对造口周围的皮肤刺激性很强。横结肠造口位于上腹部,外形较大。
肠造口患者在开始居家护理之前,需要准备居家护理造口的工具。如根据造口的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造口袋;用于准确测量造口的大小,确保造口袋剪裁合适的造口测量尺;用于保护造口周围的皮肤,减少渗漏和皮肤并发症发生的造口粉、皮肤保护膜、防漏膏;用于修剪造口袋底盘的弯剪,使其更贴合造口;用于清洁造口周围皮肤的温水、小毛巾或棉柔巾;用于存放更换下来的造口袋和底盘的垃圾袋。
物品准备齐全之后可以进行更换造口袋。患者需轻轻自上而下揭除底盘,注意避免强行剥离,以免损伤造口周围的皮肤。用温水毛巾或棉柔巾擦拭造口周围的皮肤,去除污物,并让其自然待干。仔细观察造口的形状、高度以及造口周围皮肤的情况,注意是否有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多等异常症状。使用造口测量尺测量造口的大小,确保测量准确。用弯剪根据测量的大小和形状修剪合适的造口底盘,底盘修剪应比实际测量大1-2mm为宜。在造口周围撒上造口护肤粉,静待片刻后扫除多余的造口粉。在造口周围均匀喷撒或涂擦皮肤保护膜,确保皮肤保护膜完全覆盖喷撒过的造口粉,并让其自然待干。围绕造口一圈涂防漏膏或使用可塑贴环,以增强造口袋的密封性。自下而上粘贴造口袋,并由中心处向外侧均匀压实造口底盘。用一只手轻轻按压造口底盘10-15分钟,确保粘贴牢固。造口袋一般3-5天更换一次,最高不要超过7天,宜在空腹时更换。如果底盘颜色发白、出现渗漏或造口周围皮肤出现不适,应及时更换。
肠造口术后一般无特殊饮食禁忌,但应避免过度摄入高纤维、难消化、易成团的食物,如金针菇、韭菜、木耳等,以免引起肠造口堵塞。适当控制易产气、异味、辛辣、生冷等食物的摄入,如豆类、洋葱、大蒜等。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保持排便通畅。均衡饮食,多食用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加强营养。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加重肠道负担。在尝试新食物时,应少量摄入,观察无不良反应后再适量增加。避免食用对肠道刺激性强的食物,如冷饮、酒精类饮料等。
穿着应以宽松为宜,衣料要柔软、弹性好,避免过紧的衣物压迫造口。腰带不宜过紧,以免影响造口的血液循环。建议穿宽松的裤子,方便活动。缝线已拆线且切口完全愈合后,方可洗澡。可以选择淋浴,避免盆浴,以免引起感染。调节好水温和水速,避免花洒直接冲洗造口黏膜。无需使用沐浴露和肥皂等用品清洗造口周围的皮肤,以免刺激皮肤。身体完全康复后,可适当进行不剧烈的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避免篮球、足球、举重等剧烈运动,以免增加腹压,导致造口疝或造口脱垂。
接受肠造口是生活中的一种改变,患者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心理压力。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其保持乐观的心态。患者可以加入造口患者支持小组,与病友交流经验,分享彼此的感受,减轻心理负担。只要造口用品使用得当,患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进行社交活动。参加聚会、旅游等活动,融入社会生活,重拾自信。
肠造口的居家护理需要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通过正确的护理方法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患者可以更好地照顾造口,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您在护理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前往医院咨询。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用爱护理,用心呵护每一位肠造口患者。
(六安市中医院胃肠外科 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