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缓
李成林 摄
细腻的春雨滋润着大地,为春天的美好画卷增添了几分清新。整个春天,都是生命力独享风流的季节,长风沛雨,也有艳阳明月。沐浴春光春阳春风春雨,心灵得以自愈滋润,看到勃勃生机的万物复苏,再冷的心也会跟着复苏,接上地气,往前奔跑。
在巍巍大别山下,在奔流不息的史河两岸,六安市叶集区,自明清时期商贾云集、商贸繁荣;境内的新石器时代红墩寺遗址是皖西地区发现的最早人类遗迹;未名文化薪火相传,与鲁迅并肩战斗的台静农、李霁野、韦素园、韦丛芜“未名四杰”燃灯文坛,茅盾文学奖得主徐贵祥饮誉中外;红色文化彪炳史册,陶勇、杨国夫等8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名垂丹青;美食文化享誉省内外,四季羊肉、沙锥贡鱼、空心挂面等特产驰名四方;更有2022年7月6日成功争创中国“文学之乡”……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人杰辈出,敢闯敢干,勇立潮头,社会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前头。
想起看过的这样一段话:如果社会是一棵树,那么乡村就是那老根。枝丫架不住利益的搓揉,随时势弯曲,唯有老根深扎大地,保持着生命的本真;如果国家是一条河,那么乡村就是那源头。江河经不得名利的吹捧,泛起浮躁的泡沫,只有那源头依然清澈,流淌着生命的纯真。认同感极强。乡村振兴,不是虚谈,是根本。
(一)田畴果岭渐生香
雨丝穿过思念,洒向褐色的岗岭和绿色的田畴,早开的桃李花显得格外醒目。缓行在乡间林径,屈改北宋·黄庭坚《清明》诗:“清明时节桃李笑,田畴果岭渐生香。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扬。”
叶集区平岗街道芮祠新村坐落于大别山下史河边,兼具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农俗文化,还有特殊的知青文化遗存较为丰厚。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以生态农业为示范,民俗健身体验为依托,以知青农耕文化、平岗切岭文化为主题努力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特色艺术生态旅游乡村。
芮祠新村素面迎客,林间喜鹊叫,岗间水静流,村头大会堂里摆着自产的小花生,炒得喷喷香;来得早了,现结的桃李没有,倒是制成的梨膏糖蜜桃汁,还是留住了果香,妩媚了大家的味蕾。村书记台启敦憨实模样,介绍道:“去年我们村以稻虾养殖和果岭产业为基础,充分发挥芮祠新村知青、平岗切岭等红色文化资源,从提升农业产值向农文旅全面发展转变,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50万元大关,达到58万余元,比上一年度多了20万元,稳稳当当地迈上了一个大台阶。”恰巧大屏幕上正在播放着芮祠新村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现场,一摞摞现金摆在会场中央的桌子上,排队、签字、领钱,每个村民都喜笑颜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理论宣讲基地、六安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社会基层治理先进集体、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墙上挂的牌牌匾匾婧光闪亮,还真不少。
平岗街道主任辛乃光是个高高的帅小伙,行走在基层,对话四季农事,“去年修建八五支渠的时候,很多群众自发地清理自家的树木,让出土地来施工,所以我们很短时间内就将河道清表工作完成,10公里支渠顺利打通,保障了5000亩良田和2000亩果岭灌溉用水。”
“平岗切岭是叶集人民用自己坚强的身躯,用十字镐凿、独轮车推出来的一座永放光芒的丰碑。”时代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而今60多年过去了,干群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的精神依然没有变。
(二)幸福河水滚滚流
三月的桃花细雨,下在平岗切岭的岗头,下在江淮果岭的树棵间,干渠水流缓缓,果林安静,点缀含苞待放的花蕾,空气中似乎飘着昨夜的梦幻呓语,雨雾中惶然看到5万民工喊着汗滴滴的劳动号子,硬生生地把90米高的岗岭切开,油一般金贵的史河水欢悦地拍着巴掌蹦蹦跳跳地冲进饥渴的田野,与稻秧、与麦苗、与桃李杏,握手、拥吻,一切亲昵的举动都不为过。
知青纪念馆北面的河堤坡顶上慢车道沿着史河蜿蜒前行,坡下成群的羊儿在放牧漫游,津津有味地啃食着滩涂湿地肥嫩的丛草野菜;鹭鸶油葫芦等水鸟“傲慢”地翩飞游弋觅食于一汪汪岗间支渠田块。
据县志史料载,从2005年起,霍邱县跻身“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行列,连年获得中央嘉奖。取得如此巨大成绩有诸多因素,但淠史杭工程发挥的作用当摆在首条。昔日流传的“扒开幸福河,子孙万代乐”的期盼早已变成现实,“幸福河水滚滚流,流来幸福流去愁,流来幸福千万载,流去灾难不回头”。
1958年8月19日,淠史杭开工典礼在当时的六安县苏家埠(现今裕安区境内)横排头破土动工。10月份,史河灌区的平岗切岭工程动工。面对海拔90米高的岗岭,民工们用十字镐、铁锹、扁担、粪箕这些最原始的工具,要开挖出一条长达3公里、深达26.5米、宽达60米的渠道,搬走342万立方的泥土和石块。
1959年大旱持续,史河灌区200余万亩良田将面临颗粒无收的绝境,全县干群都把希望寄托在史河灌区迅速通上水,旱情就是命令,平岗切岭尽快打通十万火急!4月,各人民公社迅速增人,男女老少齐上阵,增加到5万人,实行“三班倒”,披星戴月,高音喇叭声音嘹亮,劳动号子响彻云霄。“小雨大干,大雨小干,不下雨拼命干”。“人人都发明,个个搞创造,工地当工厂,师徒一起干”。
在平岗切岭纪念馆里,微型复盘“倒拉器”。“倒拉器”工具简单,制作容易,操作方便,工效很高,几百斤甚至上千斤重的一车车土石,被轻巧运上岗岭高坡。干部群众又陆续发明了人踩大鼓车绞绳拉土器、履带输土机、空中铁索输土器等18种运土工具,困扰工程进展的最大难题之一——运送土石方问题彻底解决。艰苦奋斗、求实创新,沉积在叶集人民的血脉里,代代流传。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当年平岗切岭工程的建设者们,有的已经离开人世,在世的也韶华不再,两鬓染霜,但是他们的血汗已经化作绚丽的花朵在人间开放,史河灌区中下游的霍邱县已由非旱即涝的贫困县变成了旱涝保收的丰产县,叶集也由巴掌大的小镇变成与市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的市辖区。
(三)奋斗的青春最美
忽而,雨雾缭绕间冒出两栋草屋“知青食堂”,黄灿灿的稻草搭建的,土墙,年代感顿生,旧时的锅碗瓢盆,还有旧座椅、收音机、茶壶等生活用品,犁耙插秧模子,缝纫机、搪瓷脸盆、镜架脸盆架、铁皮水瓶、蛤蜊油,把人带入那个“上山下乡”的年代。一帧帧泛黄、有的还模糊不清的图片,让人发出不禁的感慨,深深陷入沉思。
中国知青的历史已被深深地刻入岁月的年轮。在大别山区,在江淮丘岗果岭、平原稻田林海,他们的青春化作绚丽的彩霞、熠辉的星月;他们的年华溶进金黄的稻浪和甜蜜的果汁依然在流淌。他们逐步从农业源生地,走进工厂车间,走进校院军营,走进机关单位;他们迎来了滚滚春潮,走进了新时代。他们把苦难经历化作精神财富,用事业成就证明生命的价值。我们看到,很多知青回到这些“青春源生地”,为乡村振兴助力增色、添砖加瓦。
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那种无私奉献,那种无我精神,唯有豪情多壮志的气势,令人敬仰。感佩之余,默默走出稍显拥挤的展室,面对一排旧时集体住房墙上六十年前标写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与现在“三农”工作强调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要加强“农机+农技”,增强智能化、数字化,踏在一个节点上。传统业态,注入创新元素、“青春元素”,真正赋能新质生产力!
“你们仔细看,修剪猕猴桃枝条时,基部芽位要这样保留,防止结果枝外移。”在叶集区史河街道观山村鑫隆果业基地里,藤架上绿油油的枝条似“长蛇”游走,长势喜人。叶集区果树产业省级科技特派团团长、省果树体系岗位专家、省农科院园艺所仁果室主任齐永杰博士一边查看猕猴桃嫩芽,一边为果农们讲解猕猴桃枝蔓整形、溃疡病综合防控、抹芽疏蕾、人工授粉等春季管护知识,果农们认真聆听,并不时与他互动交流。
“我们基地目前种有猕猴桃、葡萄、桃、梨600多亩,其中猕猴桃300多亩。”鑫隆果业负责人彭永成喜滋滋地说,基地此前以葡萄种植为主,一直亏损,科技特派团来了以后,在他们的建议下,改种猕猴桃为主,引进黄肉品种“金艳”以及省农科院自主选育的“皖农金果”等,亩产能达到2000多斤,逐渐扭亏为盈,目前年收入近百万元。他们真正体会到科技创新的力量。看着迎风摇曳的猕猴桃树,仿佛看见秋来猕猴桃挂满枝头,散发诱人的清香。
同样,背靠史河的叶集区姚李镇合兴村,蔬菜大棚里,火龙果正在打叉剪枝,黄瓜、青豆、豌豆等反季节蔬菜市俏价昂。2018年,“80后”大学生徐志红,带着远大的理想与抱负,毅然回到家乡,成立安徽鼎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通直播带货网络平台,为该村贫困群众架起了一座通向致富的“桥梁”。“好山好水育出好产品,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好价钱支撑好平台,好平台带来好项目”。新型的网络直播“云”销售,让农产品踏上“筋斗云”飞往省内外,同时也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一批“有文化、懂经营、有技术、会管理”的“土专家”“新农人”脱颖而出,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唱“主角”。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雨飞扬,正是下苗移栽的极好时机。在叶集区平岗街道江淮果岭核心区、史河总干渠旁的尧岭村家庭农场“共享菜园”基地,几位已认领菜地的市民正在播下自己精心挑选的辣椒、西红柿、茄子等蔬菜种子,一边与自己的“菜园”邻居说着笑着,一边想象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之趣。
农场负责人刘东平,30岁刚出头,尧岭村农民,以前在叶集城区从事超市经营多年,怀着对农村农业深厚的情怀,返乡创业创新。他指着规整的菜地介绍,共享菜园就是市民自主认领的私家菜园,自行决定种植品种,既可以亲自翻土、播种、浇水、施肥、收获,也可以委托家庭农场代为耕种,全部蔬菜产出都归认领人所有。
刘东平浑身散发着泥土气,满怀信心地说:“在农业农村部门、街道的支持下,我们想通过努力,打造有山有水、留得住乡愁的地方,实现市民得体验、村民得收益、农场得发展的共赢局面。”
静美的雷鸣,叶集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素颜无华,看上去甚至有点瘦弱单薄,想不到的是她在基层乡镇实实在在“耕耘”几届啦,田间岗头生态园,处处留有她铿锵的脚步和奋斗的汗水,讲起发展历程和谋划未来,还是那么平静,将波澜寓于平实。她谈到,平岗切岭精神是流淌在叶集人民脉搏里的血液,不畏艰难,持续奋斗,把荒岗野岭改造成万亩果岭基地、万户果岭庭院,产供销一条龙发展,叶集“花果园”四季花果飘香,成为长三角水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千亩连片、万亩集聚的特色高效种养,加推农文旅和谐共生发展,今年可以实现综合产值6亿元,每年带动周边群众就业5000人。
平岗街道宣传委员朱敬梅很自豪而兴奋地说,欢迎各位来叶集平岗果岭,打卡研学游基地、高端特色民宿、果岭农场、知青文化小院、特色美食餐饮雅集、房车露营基地、儿童游乐营地等。2023年12月,投资7600万元打造的江淮果岭综合文旅项目在平岗开工建设,部分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将成为800公里大别山风景道上的“美丽驿站”。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史河沿岸的水墨画卷缓缓铺展,我们穿梭于古今之间,探寻着独特的叶集韵味,更感受到叶集人民奋楫争先锋芒显露的激越豪迈。心中有景,处处花香,愿来过来到叶集的你我他,奔赴笃行的漫漫人生路上,步步为营,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