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茶文化·岁月留痕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齐山瓜片酿成诗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29日    来源:皖西日报

  严家国

  青峦云雾间,明月缀枝时,总有一缕茶香氤氲心间。那是刻进记忆深处的山水韵味,那是游弋于唇齿之间的清馨淡雅,那是根植于心灵静处的水墨丹青。 
  在齐山生活了四年,一千多个孤寂的夜晚,夜深人静,明月横窗时,我总会汲一桶山泉,泡一杯瓜片,在馨香袅袅中看书、写字、填词。倦了,伴一帘月,一杯茶,一缕香,一册书入梦。
  离开齐山已经很多年了,脑海中时常会浮现那淳朴的村民,那一片片鲜嫩的瓜片,那一杯杯翠绿的汤汁,那一缕缕醇厚的香气,还有那茶春季节,穿梭在崇山峻岭间的采茶工。
  齐山村,这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静谧、清幽。清晨,炊烟袅袅升起,鸡鸣犬吠声荡漾在对面的山谷里,溪水琤琮,潺潺流向那一汪碧湖。巍峨的青山耸入云霄,树木葱茏,山间云雾袅袅,轻纱缭绕;周边的山岚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轻舟在湖面轻轻划过,飞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在枝头,游鱼与白云在水底嬉戏,构成一幅绝色的水墨丹青。
  偶有一些垂钓者,安闲地坐在岸边,把丝纶垂在水中,或许是“醉翁之意不在鱼”,似乎在欣赏这一幅旖旎淡墨山水画卷。
  六安瓜片根植于这方净土,远离喧嚣尘世,纳天地精华,汲山川灵气。几场春雨过后,枝桠间便会舒展出片片嫩绿的新叶,展现迷人的身姿。茶叶是乡亲们的主要收入,一方面茶叶是他们世代相传技艺,是祖祖辈辈与茶山签订的共生共荣生命契约,这份契约在岁月的见证下,在汗水的滋养下,永不褪色。另一方面,茶叶也是他们对这一方水土的眷念,在岁月的轮回与茶树生命脉搏的交织中,他们早已将浓郁醇酽的茶香酿成隽永悠长的岁月诗篇。
  瓜片茶是与别的茶不同的,它无梗无芽、单片平展、形似瓜子、色如翡翠、大小匀称、轮廓对称,因此而得名“六安瓜片”。炒制出来的瓜片香气滋味俱佳,清馨悠远、如兰似栗、鲜醇可口、沁人心脾,勾人心弦;寸柄之壶,合握之杯,汤色清澈明亮,绿中透黄,黄中含翠,轻抿微苦,转瞬回甘,口齿留香,清冽甘醇,余韵绵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得到了无数爱茶之人的青睐,也见证了无数王朝的更迭和历史的兴衰。
  如果天气好,温度持续升高,清明前后,农户就开始忙碌起来,这个时候,这个原本寂静的小山村,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
  晨光熹微,就可以听见山间小路上人声鼎沸,他们都是趁早上山的采茶人,由于瓜片生长的环境较为特殊,往往生长在高山险坡上,等到爬到目的地时,东方既白,他们携着晨光,吸着朝露,手指便在一株株碧叶间穿梭,指间到处,一片片碧玉便飘然落入篓中,不消半天,竹篓中已装满翠绿的嫩叶,清冽的香气溢出竹篓,溢出林间,流淌在山村每一个角落。
  太阳快要落山了,满山的采茶工背着斜阳,带着满身的清香,行走在山间小路上,篮中的瓜片在欢笑着,在歌唱着。这时候,农户家也是最为忙碌的,满屋子堆放着一天的收获,一堆堆的瓜片如一座座小山,苍翠、峻秀,柴火灶烧得正旺,一把把翠叶如天女散花般落在锅中,在工人们小扫把来回的翻炒下,一会工夫,它们便蜷缩在一起,享受那浴火重生的涅槃。
  上好的栗炭火熊熊燃烧,劲头十足,工人们将炒好的瓜片分拣、拉小火、回皮摊凉、拉老火等多道工序才能制成最终成品。这每一道工序都很有讲究,每一过程都藏着门道,每一步都靠工人师傅经验精准把控。制好瓜片背卷顺直,质地柔软,翠绿沉着,带着生命的灵动与自然馈赠,让人赏心悦目。
  瓜片的制作体现了齐山人民的勤劳与技艺,也闪烁着他们的智慧光芒。
  茶春季,我们不管是行走在乡间小路上,还是躺在学校的宿舍里,闻到的都是这清醇的茶香,这香味伴人入梦,在梦里讲述它们过往的千年历史。
  炒好茶,第二清晨农户们便会将之装入箱中,驾着轻舟,携着晨雾,汇聚到镇上茶叶商客手中,烟霞万里,远销内外。
  每到此季,附近熟识淳朴的村民,便会给我们分享一些,让我们也品尝他们幸福的果实。每每这时,那一片片瓜片在杯中散开、舒展,像仙子一样亭亭玉立在仙境,杯中一抹绿、一抹翠、一抹香,袅袅升腾的醇香,入心、入胸、入魂、入梦。
  那遍山的翠绿,那满山的茶篮子,那淳朴的笑脸,又在梦里浮现。 
  齐山好,瓜片酿成诗。且向冰瓯斟月色,轻将馨香付佳期。与我最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