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防护与治疗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09日    来源:皖西日报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已成为困扰中老年人的常见病。WHO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KOA患病率超50%,7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高达80%。作为骨科护士,结合临床护理经验与最新医学研究,为您解析这一疾病的防治策略。
  一、膝关节的精妙结构与力学奥秘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滑车关节,其结构精密程度堪比精密机械。关节表面覆盖的透明软骨厚度虽仅1-3毫米,却能承受高达体重5倍的压力,有效缓冲运动时的冲击力;半月板呈C型,由纤维软骨组成,可增加关节接触面积,分散应力并维持关节稳定;关节囊内的滑膜组织分泌滑液,为关节提供润滑与营养。
  二、病理进程:从软骨磨损到关节畸形
  KOA的病理改变是一个渐进性过程。初期,关节软骨磨损出现表面粗糙、软化,蛋白多糖流失导致软骨弹性下降。随着病情发展,软骨逐渐变薄、裂隙形成,直至软骨下骨暴露,形成“象牙化”改变。同时,关节边缘骨赘增生,滑膜组织增生肥厚,产生大量炎性介质,加重疼痛与肿胀。
  生物力学失衡在疾病进展中起关键作用。研究发现,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内侧间室压力较正常人增加23%,加速内侧软骨磨损。此外,肥胖、创伤、遗传因素(家族史阳性者发病风险提高40%)均为重要致病因素。
  三、多维症状:精准识别疾病信号
  1.疼痛特征:早期表现为活动后膝关节隐痛,休息可缓解;随病情进展,疼痛变为持续性,夜间疼痛加剧。疼痛部位多位于关节间隙、髌骨周围,上下楼梯、下蹲时疼痛尤为明显。
  2.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常感关节僵硬,晨起或长时间静止后僵硬感可持续30分钟以上;关节活动度受限,屈伸时出现摩擦感,严重者无法完全伸直或屈曲膝关节。
  3.体征表现:关节肿胀多因滑膜炎症或关节积液引起,部分患者可触及骨赘增生;晚期出现关节畸形,导致步态异常。
  四、科学诊断:现代医学的精准评估
  KOA的诊断需结合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
  1.临床评估:医生通过询问病史、疼痛特点及功能受限情况,进行关节压痛、活动度、稳定性检查。Kellgren-Lawrence分级是常用评估标准,根据X线表现将病情分为0-IV级。
  2.影像学检查:X线是诊断KOA的基础检查,可观察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等典型表现;MRI能清晰显示软骨损伤程度、半月板病变及滑膜炎症,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超声检查则可实时观察关节积液、滑膜增生情况。
  3.功能评估: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化患者疼痛、僵硬及功能障碍程度,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五、阶梯化治疗:个性化干预方案
  1.基础治疗:体重管理是首要措施,减轻5%体重可使KOA进展风险降低25%。运动疗法推荐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既能增强肌力又减少关节负荷;关节周围肌肉训练(如靠墙静蹲、直腿抬高)可改善关节稳定性,缓解疼痛。
  2.药物治疗:局部用药以非甾体类抗炎药凝胶或贴剂为主,安全性高且副作用小;口服药物适用于中重度疼痛患者,需注意胃肠道、心血管等不良反应。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可补充滑液黏弹性,改善关节功能;糖皮质激素注射能快速缓解急性炎症,但需严格控制注射次数。
  3.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或关节畸形严重者需考虑手术。关节镜手术适用于清理关节内游离体、修复半月板;单髁置换术保留正常关节结构,创伤小、恢复快;全膝关节置换术则是终末期KOA的有效治疗手段,术后90%以上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关节功能显著改善。
  六、全周期防护:从预防到康复的科学管理
  1.预防策略:保持正确姿势与运动习惯,避免长时间下蹲、跪坐;选择合适的运动鞋,减少关节冲击;定期进行关节周围肌肉锻炼,增强关节稳定性。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肥胖、重体力劳动者),可佩戴膝关节支具减轻关节负荷。
  2.康复管理:术后患者需遵循“个性化康复计划”,早期进行踝泵运动、关节被动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与关节粘连;中期开展主动关节活动训练与肌力训练;后期逐步恢复日常活动,建议终身进行关节保护,避免剧烈运动与过度负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虽难以根治,但通过科学防治,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保护膝关节,就是守护生命的移动自由。(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骨一科 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