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真的“无痛”吗?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14日 来源:皖西日报
分娩的剧烈疼痛曾被视为女性成为母亲的“必经之路”,但现代医学的发展让“无痛分娩”成为可能。然而,关于无痛分娩的争议与疑问始终存在:它是否真的完全无痛?对母婴安全是否有风险?本文从技术原理、效果评估和常见误区出发,揭开无痛分娩的神秘面纱,为准妈妈们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一、无痛分娩的技术原理:从“减痛”到“可控痛” 无痛分娩的医学名称是“分娩镇痛”,其核心目标并非完全消除疼痛,而是通过科学手段将疼痛降低到可耐受范围,同时保障母婴安全。目前主流技术可分为两类: 1.非药物性镇痛 呼吸调节与体位管理:通过拉玛泽呼吸法、自由体位(如站立、侧卧)分散注意力,缓解早期宫缩疼痛。 物理疗法:如水疗、针灸、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等,适用于对药物敏感的产妇。 2.药物性镇痛 硬膜外麻醉:在腰椎硬膜外腔注入低浓度麻醉药物(如罗哌卡因)和镇痛剂,阻断疼痛信号传递,是目前最主流且效果显著的方法,有效率超过95%。 静脉注射镇痛:通过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缓解疼痛,但可能引发恶心、嗜睡等副作用,较少作为首选。技术核心:硬膜外麻醉通过精准控制药物剂量,仅阻断感觉神经,保留运动功能,使产妇在无痛状态下仍能主动参与分娩。 二、无痛分娩的五大常见疑问与科学解答 1.无痛分娩真的“无痛”吗?真相:硬膜外麻醉可将疼痛等级从10级(剧烈疼痛)降至3级以下(类似轻微经期不适),但并非完全无痛。保留轻微宫缩感有助于产妇配合用力,避免产程延长。个体差异:约5%的产妇可能因解剖结构异常或药物敏感度低而效果欠佳。 2.麻醉药物会影响胎儿健康吗?安全性:硬膜外麻醉药物浓度仅为剖宫产的1/10,且代谢迅速,进入胎盘的量极微,不会对胎儿呼吸或神经发育造成影响。研究显示,无痛分娩反而能减少胎儿缺氧风险(因疼痛应激减少)。 哺乳安全性:药物在母乳中的浓度可忽略不计,产后可立即哺乳。 3.无痛分娩会导致产后腰痛吗?误区澄清:穿刺针可能造成短暂腰部酸胀(约2-3天),但长期腰痛与麻醉无关,主要源于孕期脊柱负荷增加、产后抱娃姿势不当等因素。 4.所有人都适合无痛分娩吗?适用条件:需满足阴道分娩指征,且无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脊柱畸形或感染等禁忌症。有妊娠高血压或心脏病的产妇需医生评估。实施时机:传统观念要求宫口开至3厘米,但最新指南指出,只要产程启动且产妇有意愿即可实施,无需等待。 5.无痛分娩会延长产程或增加剖宫产风险吗?产程影响:硬膜外麻醉可能轻微延长第二产程(胎儿娩出阶段),但不会增加剖宫产率。相反,它能为紧急剖宫产预留麻醉通道,缩短手术准备时间。 三、无痛分娩的实施流程与注意事项 1.术前评估:医生会综合评估产妇健康状况、胎儿胎位及产程进展,排除禁忌症。 2.操作过程:产妇需侧卧蜷缩成“大虾式”,暴露腰椎间隙以便穿刺,全程约需10-15分钟。需要持续给药,通过留置导管连接镇痛泵,产妇可自行控制追加药量(上限由医生设定)。 3.风险与应对:常见副作用:低血压(通过补液缓解)、短暂头痛(发生率<1%);严重并发症:如硬膜外血肿(罕见,需及时手术处理)。 四、无痛分娩的现状与未来 普及率提升:我国自2018年起全面推广无痛分娩,上海、浙江等地已将其纳入医保,费用约2000-3000元。技术优化:部分医院提供24小时无痛分娩服务,并采用个性化镇痛方案,如联合超声引导提高穿刺精准度。社会意义:无痛分娩不仅是医疗进步,更是女性生育权益的体现,让分娩从“忍受痛苦”转向舒适体验。 总之,无痛分娩的诞生,标志着现代医学对生命尊严的尊重。它通过科学手段减轻分娩痛苦,同时保障母婴安全。准妈妈们应在充分了解自身条件的基础上,与医生共同制定分娩计划。正如麻醉专家所言:生育本身已足够伟大,痛感不应成为母亲的“入场券”。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 周翠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