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六安医保·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新生儿期常见的几种生理现象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04日    来源:皖西日报

  在刚出生的人类幼崽中,有不少看似异常,其实是常见的生理现象。这些常见的生理现象,是哪些呢?需要去看医生吗?通过这篇科普短文,让我们来探究这些看似神秘的现象,为新手爸妈提供全面的科学知识,更好地护理新生宝宝们。
  一、马牙
  马牙,医学上叫作上皮珠。新生儿出生后的4到6周内,口腔上颚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像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提起马牙,有些上了年纪的人会说拿块粗布把它擦破就行啦!这里——敲黑板,划重点,千万千万不可以这么做!擦破后极易引发感染,而且马牙对新生儿没有任何危害,数周内可自然消退。
  二、乳房肿胀
  新生儿乳房肿胀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第3~5天出现乳房肿大,大小从蚕豆大小到鸽蛋大小。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妈妈在孕后期,血液中的生乳素等激素的浓度会大幅度提高,这些激素会通过胎盘、脐带进入宝宝体内。在这些激素的作用下,宝宝的乳腺会开始初期发育,部分婴儿乳房甚至可以分泌一些乳汁。
  这种现象不但女宝宝会出现,男宝宝也同样无法避免。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爸爸妈妈不用紧张,一般在宝宝出生后2~3周会自然消退,无需特殊处理,切忌挤压,以免感染。
  三、粟粒疹
  刚出生的宝宝,并不都是粉嫩粉嫩的。在很多宝宝脸上,可看见针尖样黄白色的小疹子,通常集中在鼻尖;有些宝宝会蔓延到鼻翼、额头、面颊,甚至下颌都会出现。这叫粟粒疹,是由皮脂腺堆积形成的,随着宝宝皮肤的新陈代谢后会自然消失。当然,也不要特殊处理。
  四、生理性体重下降
  很多有经验的老年人都知道,新生儿生后初期,会有“跌水膘”的现象。这种现象,医学上叫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出生后2~3天,由于胎粪的排出、胎脂的吸收及丧失水分较多,加上初生孩子吸吮能力弱、吃奶少,可以出现暂时性的体重下降,甚至比出生时的体重还低,大约在第5~6天降到最低点(但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一般于7~10天后恢复到出生体重。
  小贴士:若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10%,或生后第10天仍未回升到出生时水平,那就不是正常的“生理性体重下降”了,应该找找原因,是否喂养不当、奶量不足,还是小孩生病了。
  五、假月经
  有小部分女宝宝,出生一周左右,家长可能发现宝宝的阴道流出少量血样黏液分泌物,以为得了什么不治之症,家长往往会感到惊慌失措,但其实不必惊慌。医学上称之为假月经。这是因为妊娠后期母亲的雌激素进入胎儿体内,出生后突然中断,形成类似月经的出血。属正常生理现象,不需做任何处理,一般持续一周左右就会自然消失。
  小贴士:对于阴道流出的少量血液和分泌物,可以伴随或不伴随尿液。家长朋友可以用消毒纱布或棉签轻轻拭去,但不能局部贴敷料或涂药,这样反而会引起刺激和感染。
  六、新生儿红斑
  刚出生的宝宝,皮肤对光线、空气或肥皂、毛巾、温度变化等刺激都非常敏感,部分宝宝的皮肤会出现红斑,多者可融合成片。
  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洗澡之后,面部和躯干四肢都会出现,其中以躯干部较为多见。在暖箱中的宝宝会出现纸尿裤遮挡的部分白白净净,而裸露部分出现红斑的现象,多数2~3小时后自然消失,个别宝宝由于个体差异和皮肤敏感性不同,红斑会出现此起彼伏的现象,一周左右自愈,无需特殊治疗。
  七、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一般情况良好,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第4-6天达高峰,足月儿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在3-4周消退,表现为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注意水分和热量供给。这里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注意的是,要密切关注血清胆红素值,可以带宝宝前往设有新生儿科的医院,用经皮胆红素测量仪,评估黄疸的指数,以防进一步发展成病理性黄疸,甚至胆红素脑病,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或危重新生儿。
  希望能帮助新手爸妈清楚地认识这些生理现象,以科学的方法处理宝宝的健康问题。最终目标是保障宝宝的身体健康,让他们茁壮成长。
  (六安市中医院 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