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了解子宫肌瘤,不“瘤”烦恼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18日    来源:皖西日报

  子宫肌瘤如同一位藏在子宫内的“麻烦制造者”,悄无声息地给广大女性朋友们带来诸多健康问题。它大多属于良性肿瘤,但仍然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给女性朋友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然而,我们不必因此而过度焦虑。只要我们对它有足够的了解,掌握其发病机制、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就能科学地应对此类疾病。通过定期体检、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子宫肌瘤不再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烦恼,女性朋友们依然可以健康、自信地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阶段。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其中还含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其常见于30至50岁的育龄期妇女。子宫肌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因个体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可单发也可多发,小的或许只有芝麻粒那么小,大的有可能充斥整个子宫。其发病机制虽然尚未完全明确,但与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息息相关。高水平的雌激素会刺激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从而形成肌瘤。雌激素和孕激素是促进子宫肌瘤生长的重要因素,它们可以刺激子宫肌瘤细胞的增殖和分裂,加速其生长。有相关研究显示,家族中有子宫肌瘤的患者,女性患病的风险会增加。一些生长因子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会影响雌、孕激素水平,增加患子宫肌瘤的患病风险。
  子宫肌瘤的症状与肌瘤的大小、位置和生长速度密切相关。许多女性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月经异常,通常表现为经量或经期的改变。当瘤体进一步增大,触诊时下腹部可及包块,还可干扰宫内膜腺体的分泌,致白带量增多,甚至是引起压迫症状。一般肌瘤并不会引发疼痛,但肌瘤发生变性或扭转时,可能会导致急性腹痛。黏膜下肌瘤或较大的肌瘤会影响内膜,导致受精卵着床异常,而引起不孕或流产。
  利用双合诊和三合诊检查,能发现子宫增大,表面呈现不规则形态,有突起。常有的检查是超声检查,对判断肌瘤的位置、大小和数量有优势,便捷、便宜且无辐射。尤其是经阴道的超声检查对小肌瘤的敏感性较经腹部的超声检查更好。宫腔镜和腹腔镜检查对于黏膜下肌瘤和浆膜下肌瘤可直接观察肌瘤的形态,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宫腔镜也是诊断黏膜下肌瘤的金标准。
  对于无症状、肌瘤较小者,尤其是近绝经年龄的妇女,可采取观察随访,仅需定期进行妇科和超声检查,密切关注肌瘤大小的变化情况。对于症状较轻、接近绝经年龄或整体健康状况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肌瘤较大时,可选择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等手术治疗方案。对于年轻患者,对生育功能有要求的患者可选择肌瘤剔除术。
  当患者得知自己患有子宫肌瘤时,往往可能会感到惊慌、焦虑,甚至产生逃避的心理。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延误病情,应正视疾病,寻求专业医护人员帮助,积极配合治疗。
  在日常生活首先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适当地进行锻炼,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同时帮助缓解压力;适度且合理进行性生活;勤换内裤;用温水清洁外阴以保持外阴的干净;尽量避免使用公共场合的浴巾、浴盆、坐便器等。无论是否存在子宫肌瘤均建议女性朋友应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积极治疗内分泌失调等相关疾病,以预防子宫肌瘤的发生和进一步发展。
  总之,尽管子宫肌瘤听起来令人担忧,但并非不可战胜,它实际上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通过了解子宫肌瘤的症状、成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地对待这一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是预防和控制子宫肌瘤的关键。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积极的态度,我们完全可以将其对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让我们不再谈“瘤”色变,而是以科学、理性的方法、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战胜它。    
         (六安市人民医院 何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