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无痛影像技术如何助力肠癌早筛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18日 来源:皖西日报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负责营养吸收和废物排泄。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忽视肠道健康,不良饮食、作息不规律和压力等因素威胁着其健康。结直肠癌作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严重影响生命健康。幸运的是,从癌前病变如息肉和腺瘤发展到癌症通常需要5-10年的时间,这为早期筛查提供了机会。 早期发现这些潜在病变能够有效阻止癌症的发展,因此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至关重要。传统肠镜检查因过程繁琐、痛苦和并发症风险,使许多人产生“恐镜”心理,降低了筛查普及率。为此,无痛影像技术应运而生,为肠癌早筛带来了新希望。这些新技术提高了筛查舒适度,并有效识别潜在病变,有助于更好地保护肠道健康。 肠癌早筛:为健康保驾护航 肠癌早筛是指在早期或癌前病变阶段发现结直肠癌,以便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通过筛查,可以尽早发现肠道内的息肉和腺瘤等潜在病变,并及时切除,从而防止其恶化为癌症。早期发现的结直肠癌治愈率高,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治疗成本,并改善生活质量。 临床上,肠癌检查手段多样,包括肠镜、便隐血检测、CT造影、直肠指检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肠镜检查是“金标准”,能直接观察肠道内部,进行活检以确定病变性质。它能清晰观察大肠结构,发现微小病变,并进行活检诊断,甚至切除息肉。然而,传统肠镜检查存在缺点、检查过程繁琐痛苦,需要严格的饮食限制和肠道准备,服用泻药。插入管子可能引起不适、腹胀甚至疼痛,且存在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风险。 无痛影像技术:肠癌早筛的新选择 为了克服传统肠镜检查的弊端,各种无痛影像技术应运而生,为肠癌早筛带来了新的选择。其中,CT结肠成像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无痛筛查技术。 CT结肠成像的原理是,通过CT扫描快速获取肠道内部的影像数据,然后利用三维重建技术,生成肠道内部的三维图像。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图像,来判断肠道内是否存在息肉、肿瘤等病变。与传统肠镜检查相比,CT结肠成像具有许多显著的优点。首先,它是一种安全、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无需将管子插入肛门,大大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其次,CT结肠成像通常无需麻醉,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保持清醒,检查后可以立即恢复正常活动。此外,CT结肠成像的检查速度快,能够在大规模人群中进行筛查。当然,除了CT结肠成像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无痛技术,如无痛肠镜,但这些技术在检查效果上,往往无法达到传统结肠镜检查的标准。 其他无痛影像技术手段。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无痛影像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肠癌筛查领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 基于血液检测是一种非侵入式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成本较低、检测速度快等优点。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定生物标志物,如循环肿瘤DNA(ctDNA)、微小RNA(miRNA)等,可以早期发现肠癌的存在。 粪便检测通过检测粪便中的DNA异常甲基化、血红蛋白浓度和基因突变进行肠癌筛查。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取样,然后将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AI医学影像通过AI和图像识别技术,可帮助医生提高工作效率和医技,发现早期癌变,使得大规模早筛成为可能。例如腾讯觅影AI系统通过结直肠肿瘤筛查AI系统利用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与消化内镜结合,实现了辅助临床医生实时发现结直肠息肉,并实时鉴别息肉性质。 面对众多的肠癌筛查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呢? 首先,要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自身的年龄、家族史、生活习惯、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来说,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群,都应该开始进行肠癌筛查。对于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炎症性肠病史等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而对于普通人群,可以选择无痛影像技术或粪便检测等作为初筛手段,如果结果阳性,则需要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需要强调的是,目前所有的无痛影像技术,都只能作为前期筛查手段,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如果筛查结果提示存在异常,最终的确诊仍然需要依靠肠镜检查和活检。 肠癌早筛,是守护肠道健康的重要防线。无痛影像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舒适、更便捷的筛查选择,有望提高筛查率,让更多人受益。让我们共同消除“恐镜”心理,积极参与肠癌筛查,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泾县医院影像科 肖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