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吸烟戒断:从生理依赖到心理重建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18日    来源:皖西日报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涉及生理、心理和行为多个层面。世界卫生组织将烟草依赖列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0),明确指出其具有药物成瘾的所有特征。据统计,全球约有13亿烟民,其中超过60%曾尝试戒烟,但仅有不到5%能够成功戒除。这一数据凸显了戒烟的难度,也说明需要科学的方法来应对这一挑战。
  一、烟草依赖的形成机制
  尼古丁是导致烟草依赖的核心物质。吸入后7秒即可到达大脑,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刺激多巴胺释放,产生愉悦感。这种奖赏机制会促使吸烟者反复使用烟草,形成依赖。尼古丁的半衰期约为2小时,当体内尼古丁水平下降时,吸烟者会出现渴求,形成恶性循环。
  长期吸烟会导致大脑神经适应性改变。尼古丁受体数量增加,敏感性降低,需要更多尼古丁才能产生相同效果。这种神经可塑性改变是戒断症状产生的基础。研究表明,长期吸烟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显著改变,这些改变在戒烟后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全恢复。
  心理依赖表现为对吸烟行为的强烈渴求。吸烟往往与特定情境、情绪相关联,形成条件反射。这种心理依赖比生理依赖更难克服,是复吸的主要原因。
  二、科学戒烟方法与药物辅助
  行为疗法是戒烟的基础,包括设定戒烟日、改变日常习惯、避免诱发因素等。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戒烟者识别和改变与吸烟相关的思维模式。研究表明,结合行为疗法的戒烟成功率显著高于单纯依靠意志力的戒烟者。
  尼古丁替代疗法(NRT)通过提供低剂量尼古丁,缓解戒断症状。常用剂型包括贴剂、口香糖、含片等。NRT可使戒烟成功率提高1.5-2倍。NRT的优势在于可以逐步减少尼古丁摄入量,减轻戒断症状,同时避免烟草中的其他有害物质。
  处方药物如伐尼克兰和安非他酮可调节大脑奖赏系统,减轻渴求和戒断症状。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可能的不良反应。伐尼克兰通过部分激活尼古丁受体,减少渴求和戒断症状,同时阻断尼古丁的奖赏效应。安非他酮则通过增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减轻戒断症状和抑郁情绪。
  三、戒断症状的管理与预防
  戒断症状通常在戒烟后2小时内出现,2-3天达到高峰,持续2-4周。常见症状包括易怒、焦虑、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增加等。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但通常会在数周内逐渐减轻。
  应对策略包括保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深呼吸放松等。对于强烈渴求,可采用“延迟策略”,等待渴求自然消退。研究表明,深呼吸和冥想等放松技巧可以有效缓解戒断症状,提高戒烟成功率。
  预防复吸需要识别高危情境,制定应对计划。建立新的兴趣爱好,寻求社会支持,都有助于维持长期戒烟。研究表明,获得专业支持的戒烟者成功率可提高3-4倍。社会支持包括家人、朋友的支持,以及参加戒烟小组等。
  四、戒烟的潜在风险与应对
  戒烟过程中可能出现体重增加,平均增加2-3公斤。这是由于尼古丁戒断导致代谢率下降和食欲增加。建议通过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来控制体重。研究表明,适度的有氧运动不仅可以控制体重,还可以缓解戒断症状,提高戒烟成功率。
  部分戒烟者可能出现短暂的情绪波动,如抑郁、焦虑等。这与大脑多巴胺系统调节有关,通常会在数周内缓解。严重时可寻求专业心理支持。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戒烟过程中的情绪波动。
  极少数长期吸烟者在戒烟后可能出现咳嗽加重,这是肺部清除功能恢复的表现,通常持续1-2周。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研究表明,戒烟后肺部功能会逐步恢复,咳嗽和痰液增多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戒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生理、心理、行为多方面的干预。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应当充分理解烟草依赖的本质,为戒烟者提供科学指导和全程支持。通过综合运用行为干预、药物辅助和心理支持,帮助更多吸烟者成功戒除烟草,重获健康。这不仅是个人的胜利,更是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推进无烟社会贡献力量。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鲍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