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双J管的健康管理:输尿管里的“清道夫”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15日    来源:皖西日报

  有输尿管里“清道夫”之称的双J管,又称双猪尾管,因形似猪尾而得名,常被置入输尿管以维持尿路通畅。它应用于肾结石手术、输尿管狭窄修复或肿瘤压迫治疗中,是有效预防尿路梗阻、促进术后恢复的一种输尿管支架。许多患者在置管后因缺乏护理知识,面临感染、移位、二次手术的风险。我们从日常护理、并发症预防到拔管须知,系统解析其管理要点,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带管期。
  双J管是身体里的“临时桥梁”。1.结构与功能:双J管由医用硅胶或聚氨酯制成,长度20-30cm,两端呈J型卷曲,分别卡在肾盂和膀胱内防止滑脱。2.主要作用:①引流尿液,绕过梗阻部位,避免肾积水;②支撑输尿管,防止术后水肿或瘢痕导致狭窄而致引流不畅;③促进愈合,为碎石排出或吻合口修复创造稳定环境。3.适用人群:肾结石经皮肾镜/输尿管镜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扩张或整形术后;盆腔肿瘤压迫输尿管的姑息治疗;妊娠期肾积水保守治疗等。
  带双J管常见症状与处理。1.正常生理反应有,因导管刺激膀胱三角区所致的尿频尿急,排尿烧灼感等不适;活动后导管摩擦黏膜而引发的轻度血尿,静卧后可缓解;突然改变体位致尿液反流至肾脏引起的明显腰酸胀痛。
  2.应对措施:每日饮水量为2000ml-3000ml,多饮水,勤排尿,多食水果青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排尿后温水清洗会阴部,保持清洁;避免突然弯腰深蹲等腰部受累动作,减少平卧位,不做头低脚高的姿势,多采取半卧位以防尿液反流。
  3.需警惕的危险信号:持续鲜红色血尿,因严重黏膜损伤或感染所致,一旦出现应立即卧床,急诊就医;体温>38.5℃,多为急性肾盂肾炎,应及时就医,遵医嘱留取尿培养等,给予抗生素等对症治疗;完全无尿,多因双J管堵塞/移位,应急诊行超声检查尽快处理。
  日常生活管理:细节决定康复质量。1.活动与体位:避免剧烈跑跳、负重行走、重体力劳动等活动以防导管移位,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睡姿建议:健侧卧位,减少患侧受压。
  2.禁忌动作:①切勿突然扭转腰部、避免四肢腰部同时伸展,伸懒腰避免幅度过大以及突然下蹲、反复起立等动作;②带管期间尽量避免性生活,以免双J管移位、脱出和损伤尿道粘膜;③避免用力咳嗽、排便等腹压增大动作,减少平卧位,避免憋尿等,以免造成尿液返流引起并发症。
  3.饮食调护:可多食冬瓜、黄瓜等利尿食物以预防尿路感染,应少食含钙及草酸高的食物如菠菜、豆类、甜食等以防结石复发。禁食辛辣食物、烟酒及碳酸饮料等。
  4.卫生防护:穿纯棉宽松衣裤,每日更换,保持会阴部清洁,洗澡淋浴,禁止盆浴或游泳,性生活中使用避孕套以降低感染风险。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1.导管相关感染,如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等。预防要点: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等。2.导管移位或脱落,如突发剧烈腰痛伴排尿困难,应立即就医,急诊行腹部平片确认位置。预防要点:置管后1周内避免大幅度体位变化,定期行超声检查监测导管位置。3.引流不畅,如饮水不足、代谢异常、置管时间>3个月等产生结石附着等。预防要点:多饮水,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可遵医嘱口服碱化尿液药物溶解结晶。
  拔管与术后护理。1.拔管时间:常规结石术后,2-4周后来院拔除双J管;输尿管成形术患者6-12周后予以拔除;肿瘤姑息治疗,每3-6个月定期更换导管。2.拔管前需完善尿常规、泌尿系B超等检查,静脉麻醉或者局麻下拔管。3.拔管后需观察24小时排尿情况,做好尿量及颜色记录。1周内避免长途旅行或高强度工作,术后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 
  特殊人群护理要点。1.儿童患者:选择抗反流导管以减少尿液逆流,使用尿布者每小时检查是否排尿2.妊娠期女性:首选腰麻下置管,加强营养预防贫血等,分娩前评估是否拔管3.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者严格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
  常见误区澄清。误区1:“血尿必须马上拔管”,轻度活动性血尿属正常现象,持续加重才需处理;误区2:“多喝水就能冲掉结石”,饮水量需适度,>4000ml/天可能加重肾脏负担;误区3:“拔管后无需复查”,30%患者6个月内可能出现输尿管狭窄,需定期随访。
  总之,双J管是泌尿疾病治疗的重要“过渡桥梁”,科学护理能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牢记“适量活动、足量饮水、严密监测”三大原则,配合医生定期随访,多数患者可平稳度过带管期。如有异常症状,请及时就诊。通过精细化管理,让这段“带管生活”成为通往健康的必经之路。
           (六安市中医院泌尿外科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