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皖西日报
作者:万胜慧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15日 来源:皖西日报
阿尔兹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我们对它似乎很熟悉,它常被用以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让人对这种疾病有感性的认识。然而,你又是否曾站在医学的角度去看待这个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预估阿尔茨海默病近5年全球将增至8200万例,到2050年大约增至1.52亿例,我国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国家,约占全球20%。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记忆、社交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但通过多种预防策略可以降低发病的概率、推迟发病时间或者减轻发病症状。 一、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属于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视空间能力受损以及抽象思维、人格和行为发生改变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高,75-84岁老年人发病率约占44%,大于85岁老人约占58%。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因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薄弱,安全隐患多,需要专人照护,给家庭带来一定的负担。 二、阿尔茨海默病的危害以及对社会的需求 对患者而言,罹患阿尔茨海默病,随着病程的进展,将会出现日常护理障碍、安全隐患、并发症三个方面的损害。其中,日常护理障碍主要体现在自我服药、饮食起居管理、洗漱、穿衣、活动等方面出现障碍,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跌倒、坠床、外跑走丢、自伤、伤人、饮水呛咳、噎食等不良事件发生,并发症则包括功能障碍(吞咽、运动、语言及空间定向障碍等)、感染、代谢障碍等。 对于潜在罹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以及已经发生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家庭,作为病患照顾主力的家属,由于长期承受照护压力、经济压力,其尊严感和幸福感会下降,易产生负面情绪,影响生活质量。比如:家庭面对危机时的应对患者疾病照护能力差,产生哀伤感;家属缺乏照护相关知识,不能对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患者家属健康理念差,照护技能薄弱。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正在成为公共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加大科普知识的推广,定期举办健康讲座、病友交流会,开展专业随访等,把宣教措施做到位;专业医护人员入户指导护理技能,如对血压、血糖、血脂进行监测和控制的方法,胰岛素注射技术、管道护理(胃管、尿管、造瘘管)技术、功能障碍康复训练技术等;提供患者及家属心理专业指导。 三、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策略 阿尔兹海默病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因此只有通过护理干预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大多患者而言,实施正确的护理比药物治疗更重要。 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早期识别和应对过渡期的患者管理是关键,维护其尊严,应从患者角度出发,提高其舒适度,增强其价值观、信心、信仰、对生活的情绪,控制发病。 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方面,应低脂肪、适度蛋白质,热量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加强富含叶酸和维生素E的食物供给,戒烟、限酒;运动方面,坚持适度运动,避免久坐,每日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20分钟;睡眠方面,坚持早睡早起,保证大约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脑力与社交活动:积极用脑训练,如阅读、计算、玩智力游戏(五子连珠、象棋、跳棋、打扑克牌)等活动,减慢痴呆的发展。乐于社交,多参加家人、亲戚、朋友、社区组织的活动,减轻孤独感。 健康管理:控制合并的慢性病,做好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合并症的管理;做好听力保护,减轻听力的衰退。 心理健康:积极应对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压力或抑郁状态;定期进行冥想、放松训练等活动,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保护大脑。 家庭与社会支持:子女应多陪伴老人,鼓励他们参与各种活动,监督其慢性病的治疗;社区应组织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帮助老年人保持积极的精神和生活状态;医务人员应提供专业护理技能的指导。 罹患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康复功能训练:认知训练上,可以从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计算能力、模拟购物、视觉空间辨识能力、分类能力等方面进行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上,可以用穿衣、进食、洗漱等方面进行训练,鼓励参与日常家务活动。 总之,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患者常见的疾病之一,认知的损害、功能的障碍、心理的哀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丧失自理能力,需要长期照护,加之慢性病共存,影响生活质量,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但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有效的脑力活动、积极的社交、正确的健康素养、专业的心理疏导、持续的康复训练、最佳的家庭及医护人员支持,可以最大程度地减慢发病,延缓痴呆进一步发展,提高患者的日常认知、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万胜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