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红土地·茶文化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难忘那杯野生茶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1月16日    来源:皖西日报

  何振群

  我喜欢喝茶,尤其是淡茶。我想这与人到中年,性格内敛安静有很大的关联。我有种执念,偏以为粗茶可以大碗大口地喝,消暑解渴,而淡茶需要细品,需要一种小资情调。我向往闲暇时光里,沏一杯绿茶,捧在手心,看茶卷茶舒,悟人生起起伏伏。
  我们六安地区盛产茶叶,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金寨翠眉、舒城小兰花、华山银毫,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六安瓜片。六安瓜片是我国绿茶中唯一不采梗、不采芽、只采叶的茶,因为它是由单片生叶制成,所以也叫“片茶”。六安瓜片外形比较粗犷,闭合的茶片像长短不一的棍子,呈砂绿色。捏几枚茶叶放在白色瓷杯里,看着它们跟着开水翻滚,悄悄地舒展,再慢慢地次第沉入杯底,叶片越大漂浮的时间则越长。叶片参差错落,与开水的这场相遇,彼此成全。这期间,水变成了茶,淡淡的绿,淡淡的香,氤氲之息,令人卸下俗务杂念,心如茶水般宁静,通透。呷一口,唇齿清爽,咽下去,肠胃熨帖,神定气清。
  我身边也有许多爱喝浓茶的朋友,双层玻璃杯里一半茶叶一半水。浸泡后的茶叶宛如展翅欲翔的精灵,在杯子里挨挨挤挤,沁黄了的茶水味道很浓。据说浓茶能醒酒,能寡油,能提神。我猜想爱喝浓茶的人一定有着火辣的热情,喜欢浓烈的味觉冲击。我很少泡浓茶喝,担心影响睡眠。习惯了清淡,便觉得浓烈属于人生另一段风景。像水杯里茶叶片,历经浮沉和冷暖,沉淀下来的人生更有一些别样的乐趣。
  十年前,我陪儿子在毛坦厂中学复读。那是一段苦涩的岁月,我们啜饮落榜的伤痛,来到这个偏远小镇里闭关修炼,希望实现考上大学的梦想。在那里我结识了许多陪读妈妈;在那里,我第一次接触到制茶工艺。那是一种野生的茶树,生命力极强,山间地头随处可见。陪读妈妈的生活相对清闲,我们经常遛山(沿着山路散步),便顺道采些茶叶。
  我们把采来的为数不多的嫩芽尖放在一起,送到当地炒茶作坊里,由专业人员完成芽尖晾晒、杀青、揉捻、烘干等程序。最后,我们每人分到一点成品茶叶。我从没想过平时信手拈来的茶叶,采摘如此艰辛,制作过程如此复杂。我怀着慎重而迫切的心情捏一撮茶叶泡上两杯,好奇心驱使儿子急切地喝了一口,却又吐了出来,说味道太苦涩。我小心地喝了一口,细细咂摸一番,确实没有想象中的野茶好喝。便倒去水,留下茶叶,重新添上热水。第二遍的茶水颜色依然墨绿,但味道由刚入口的苦涩渐趋丝甜,而且深沉持久。
  这种野生茶树生长在山野中,没有人工干预它们的气温、土壤和水源。沐浴日月精华,吞吐风霜雨露,茶树成长得缓慢且顽强。正如人生的磨砺与成长,深深浅浅浅的每一步都不可或缺,我们不能早早定论为失败或成功。因为相对于漫长的人生旅途,每一次经历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只有吸取力量,才能走得更远。
  多年以后,那杯野生茶给我们母子的启示依然清晰如昨,每每忆起,甘甜如饴。人生如茶,只有经历过苦涩,才能更加珍惜甘甜。身处逆境,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坚持追求梦想;身在顺境,我们要持续努力,不忘初心不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