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8 版:城事·茶舍·岁月“食”光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尝春鲜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4月25日    来源:皖西日报

  张正旭

  “儿童门采春盘料,蓼茁芹芽欲满篮。”此时,在老家安徽霍邱,我们接受春天的馈赠,上一份时鲜蔬菜:尝春鲜。以春为始,顺时而食,遵循时节,应季赏味。
  一从立春到谷雨,再到清明,一片片姹紫嫣红、桃粉李白让人目不暇接;一样样新鲜吃食、山河野味让人齿颊留香……这样的春天,不仅值得欣赏,更值得细细咀嚼。有人说,尝春鲜,才是热爱春天最好的方式。古人讲究“不时不食”,每逢春天,必定要吃出“鲜”味来。在鱼米之乡的霍邱,地大物博,河流纵横,水网发达,吃食遍布广袤田野、河塘、沟堰。
  淮河岸边霍邱大地上的老百姓最有口福,春风春阳给他们送来香椿头、荠菜、田螺、龙虾、戈牙鱼、地藕、野芦蒿等。普通老百姓都是民间烹饪大厨,做成春日里最吸睛的舌尖招牌,犒劳自己胃肠。香椿头、齐头蒿、荠菜……各类嫩绿鲜芽一破土冒芽,迎接它们的便是人们的巧手和蓄势待发的小铲子。
  被人们称为“春鲜”的吃食,蕴藏着大自然的“野”和“鲜”,其采食期大多很短暂,稍纵即逝。想品尝这些“春日限定”佳肴,往往要与时间赛跑。比如香椿,最佳食用期也就十余天,“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生木质”,说的就是谷雨时节之前的香椿嫩如丝,品质最佳,因而被称为“蔬菜中的昙花”。
  以春为始,顺时而食,遵循时节,应季赏味。一场春雨过后,到了霍邱人喜爱吃香椿拌豆腐、香椿浦鸡蛋美味佳肴季节。一盘淡红色脆嫩嫩的香椿头配着雪白的豆腐,五官就会有一种恬适之感,像是被清凉澄澈的泉水浸润着,爽到心尖。
  眼睛里,仿佛看到了纤细的绿苗,那是春天的奔跑的味道,红红的根,隐蔽而惊艳,细细的叶,楚楚可怜。鼻腔中,闻到微微的辛辣、幽幽的清香,只那么一丝丝,仿佛舌尖、牙齿已经亲密触碰到这光阴里最为清脆、芬芳的时蔬了。香椿本来就水灵得不得了,又沾着春夜的新雨,简直就是天赐佳品。吃上这口“鲜”,味蕾便被“一整个激活”,春时春味,简单质朴,每一口都是春天的味道。
  “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给整跋涉生活晦暗的基调添上了一抹亮色。苏东坡说:“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这盘菜,让人品出了霍邱乡野之地阔气、富有,吸足了土地里的精气神,棵棵都是标致样,个个都是小清新,精神抖擞;也品出了山河明丽,岁月静好,珍惜当下。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齐头蒿是我们小时候喂猪的主打菜,现在“身份”转正,成为餐桌上“头号坐台”,在心灵手巧的霍邱人手里,通过腌制凉拌,带着田野里的清香味道,在口腔婀娜盛开,风味独特,越吃越爱。荠菜包子、饺子亮相餐桌,香脆的荠菜犒劳味蕾,妙不可言。
  《释名》有言,“青,生也,象物之生时色也”。开新花、冒新芽、出新叶的春季,把春季盛产的吃进嘴里,仿佛就拥有了旺盛的生命力。春鲜,不仅果腹,它唤醒新一年的生长、新一年的滋味。
  《说文解字》中说“鲜”:“鱼名,出貉国。”可见“鲜”指貉国的一种鱼,后用来类比形容人们尝到的美食味道。《黄帝内经》早有“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之明训;“食能以时,身必无灾”,我们的先人们,靠着和时间同频的生活节奏,保留着对天地的敬畏,告诉人们吃自然方式成熟的食物和规律饮食的重要性。世间吃物,不一定名贵就好,关键在于气息,在于适时。美食只是我们珍惜当下美好生活的一个载体,也反映了我们的人生态度。就像孔子所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也在其中矣。”真正的乐,是取心境之乐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