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专 栏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发挥“统战+”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12月24日    来源:皖西日报

  戚名扬

  乡镇统战工作是基层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乡镇统战工作,事关乡镇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而意义重大。如何更有效地推动乡镇统战工作创新性开展,充分利用“统战+”助力乡村振兴,是一个应该认真思考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
  1、机制不够健全,保障不够到位。一是人员问题。一方面是没有专门的人员编制。在乡镇基本都是人人身兼数职,无法对统战工作予以更多关注。由于乡镇中心工作任务繁重,造成乡镇分管领导“没有时间和精力抓统战工作”;另一方面是没有具体干事的人。许多乡镇除配一名兼职统战专干外,没有配备具体工作人员。加之人员变动频繁,统战业务知识培训机会相对较少,少数统战干部对统战政策、统战对象、工作目的和工作方法等不甚了解,普遍缺乏做好统战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影响了统战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经费问题。由于乡镇财政普遍较为困难,不少乡镇没有将统战工作经费列入固定的预算支出,即使必要的业务开支也得挤占其他项目的支出预算,办公经费紧缺,办公条件差,对开展工作也造成一定影响。
  2、活动载体单一,没有特色亮点。一是基层统战工作有效的活动载体不多,系统性、专题性开展统战活动较少,以座谈交流为主,没有特色和亮点,不利于扩大基层统战工作的社会影响。二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载体不多,发展相对不够。乡镇虽然成立了商会组织,但是没有专职的办事人员、专门的办公场所和办公经费,难以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开展相关活动,更不用说发挥其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与党委、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而且,联系广泛、人才荟萃的统战优势在发展乡镇经济方面的重要作用未被部分领导所认识到,以致光彩事业活动缺乏有组织地开展。
  3、非公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虽然逐步完善了非公经济人士基础数据库,搭建了微信交流平台,及时发布了一些与非公企业有关的信息及主动提供了一些上门服务,但基层非公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空间依然很大。如何建好基层商会并使其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统筹协调当地党委、政府与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之间的关系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二、充分发挥“统战+”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统战+红色文化”,增强统战向心力。牢牢把握统战工作这根主线,“线下+线上”协调配合、增强统战工作合力,通过在燕子河镇苏维埃政府旧址和新挂牌成立的红色文化广场开展统战文化活动,营造统战文化氛围,引导统战人士把目光聚焦到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对在外乡友、台胞台属、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人员进行摸底登记,定期沟通联系,畅聊家乡变化,畅通倾听渠道,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回报社会,推进光彩事业。 
  二是“统战+建言献策”,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主动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作用,突出政协搭台,强化各方参与,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切入点,探索成立“协商民主议事”制度,建立小微协商室,协商成员包含党员、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致富带头人等,做到应商尽商,确保基层协商,商到点子上、商到群众心坎里。同时,定期召开党外代表人士和非公企业代表座谈会,对本地企业助力乡村振兴事项进行通报,听取参会人员对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2022年,燕子河镇召开座谈会14次,收集党外代表人士和非公企业代表意见及建议32条,已解决30条。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建设2个扶贫帮困实践基地,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提供人才、技术、资源、信息等要素,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三是“统战+乡贤治理”,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建立健全定点帮带机制,将党外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充实到百人管家服务团,并广泛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活动,定点式帮扶困难群众和困难村,清单式开展助力乡村活动;深化“万企帮万村”行动,组织动员非公经济人士和非公企业投身“百企帮百村”行动,与各村进行结对帮扶,充分挖掘统战资源,实施“能人回归”工程。大力实施“统战+”行动,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家、党外知识分子中的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致富能人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参与乡村治理,服务乡村事业,为乡村振兴添彩。  (作者系金寨县燕子河镇一级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