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治理的探索与思考
刘瀚宇 何家鑫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2年12月24日 来源:皖西日报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为进一步了解基层治理现状、提高基层治理效能,笔者采取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形式就金寨县梅山镇基层治理工作开展调研,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梅山镇为金寨县城关镇,总面积337.7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3.2万人,常住人口23.6万人。近年来,全镇坚持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为宗旨,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核心,创造了安宁有序、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存在问题 (一)治理体系方面 一是服务对象不精准。城镇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全县各乡镇原户籍人口现居住地发生了较大变动,但缺乏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服务对象相互交叉,工作开展不便。 二是干部队伍不稳定。乡镇、村作为基层一线,日常工作事务多、督查检查多,收入与付出不匹配,干部离职或跳槽渐增,人才流失严重。 三是编制配备不充足。干部数量与管辖服务面积不匹配,梅山镇下辖18个村和14个社区,常住人口23.6万人,但两级干部仅四百余人。 四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县城建设速度加快,但相关配套设施存在短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二)基层干部方面 一是工作负担加重。各项督查检查频繁,各级各部门之间信息不畅通,基层干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应对“五花八门”的表格。 二是履职能力不强。对干部的培训指导不到位,“摸着石头过河”,工作反复,影响成效。 (三)人民群众方面 一是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降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群众思想多元化、趋利化的现象日益突出。 二是农村人口空巢化严重。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村里留守多为妇女、儿童、老人。 三是“等靠要”思想尚存。少数群众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三、原因分析 一是工作量不断加大。随着社会发展,基层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工作任务量不断加大。 二是考核机制不健全。各级督查、考评等机制不健全,基层干部忧于问责,疲于应付。 三是良好风气的引导不够。传统美德宣传不足,导致群众“一切向钱看”的更多。 四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后遗症。基层条件苦、任务重,优秀人才难以长留;大量青壮年进城,村级事务和基层治理需求的人力资源逐步减少。 四、意见建议 一是提高干部待遇。增加乡镇编制数量,建立“村(社区)干部”编制,提高乡村两级干部工资待遇,保障基层干部长期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对基层干部尤其是新入职干部的轮训,减少“以会代训”,逐步提高乡村干部的履职能力。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服务机制,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变属地管理;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建立信息反馈处理机制。 四是有效整合资源。加快实现信息系统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建立统一高效、规范运行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 五是完善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城镇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六是加大宣传力度。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志愿服务;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各项制度,引导广大居民参与村(社区)公共事务、公益性事业决策,共谋发展。 (作者分别系金寨县委副书记、梅山镇党委书记,梅山镇党政办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