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经济的“繁花”与“繁华”

——舒城县干汊河镇靠山村激活文旅资源富民记潘圣杰 巢圣榉

(2025年04月18日) 来源:皖西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季的舒城县干汊河镇靠山村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千亩桃林如绯云般绚烂,桃花娇艳欲滴,将山谷染成一片粉霞;金黄的油菜花海似金浪翻涌,与错落有致的白墙黛瓦民居相映衬,勾勒出田园诗般的美景。微风轻拂,泥土与花香交融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处处彰显着勃勃生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乡村振兴的精彩华章正在奏响。靠山村充分挖掘自然优势,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延伸产业链、激活文旅资源,成功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力,走上了产业兴旺、乡村美丽、农民富裕的三产融合之路。
唤醒沉睡资源 荒地变“富矿”
  往昔,靠山村的丘陵坡地杂草丛生,是被闲置的“沉睡资源”,利用率极低。如今,这里却成为产业振兴的“黄金地带”。沿着曲折的产业路驶入梁庄组,500余亩六安脆桃林正值花期,繁花满树,似雪霞覆盖大地,微风过处,花瓣飘落,美如画卷。
  自2017年,靠山村借助招商引资引入安徽董郎农业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整合零散闲置山地,打造出2000余亩标准化桃果产业园。经过精心培育与科学管理,该基地每年优质脆桃产量稳定在300万斤左右,凭借优良品质畅销长三角地区。这一产业为周边5个村的300多名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村民年人均增收超1万元,生活有了盼头。
  深入桃林,能听到现代化智能蛋鸡养殖场传来的机器声。2023年建成的这个村企合作项目,总投资360万元,配备先进的自动化喂料、清粪系统,仅需5人就能轻松管理5万羽蛋鸡。每年产出1200万枚生态鸡蛋,品质优良,在市场上颇受欢迎。一位孔姓村民笑着说:“以前山场闲置没收益,现在流转有租金,干活有薪金,年底还有分红金。”这个项目盘活了200亩闲置山场,使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余万元,实现了生态养殖与集体增收的双赢。
提升产品价值 初级品迈向高端
  从田间到车间,靠山村的产业升级路径清晰。新建成的390万元财政衔接资金项目区,2000平方米的冷链仓储中心已启用。分拣车间里,工人按大小、色泽、口感等标准对桃果分类,智能包装设备高效运作。村民们自豪地说:“以前桃子熟了就得贱卖,现在有冷藏库能错峰销售,每斤至少多卖2元。”
  村里还积极筹备建设桃胶、桃花茶加工厂,推动农产品从“论斤卖”向“按份卖”“深加工卖”转变,全方位提升附加值。
催生新业态 繁花引繁华
  靠山村的桃花、油菜花不仅是美景,更成为“美丽经济”的源头。春季赏花游吸引众多游客,游客们漫步桃林花海,体验采摘乐趣。村里借此发展农家乐、民宿,还推出特色农产品展销。文旅融合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站在靠山村山岗眺望,桃林花海交织如锦,产业路串联起产业园。“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愿景正在实现,靠山村为山区乡村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