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乡村
皖西日报
作者:曲赣江
新闻 时间:2025年09月11日 来源:皖西日报
曲赣江
诗人眼睛从字里行间跳开,抬首,聪睿的眼神瞥过城市森林,望向远方——那里有诗人的故土,一个男人的精神家园。 故土有诗人一路走来的足迹,或沉静或欢欣,或奔跑或嬉戏;故土有诗人梦里辗转的青禾清香,有袅袅炊烟随风逸散的草木焦灼,有懵懂未知的童年和渴望走出青涩的少年,更有漫天的白云、谷收稻香的四季。几回回梦醒,泪湿枕巾。 诗人有梦,梦回故土,建一座庄园,栖息飞累的翅膀,安放奔跑半生的足履。 诗人雷厉风行,说动就动,一段日子,如燕子筑巢,往来城市与乡村,一行行诗句一分分创作激情,从纸面,转化成行动。 不日,诗人庄园落成。 诗人热忱,庄园成了南来北往文友的打卡地,都想亲眼目睹一回,矗立在田园之中的雅居小筑。似乎文人墨客的脑壳里都住着陶渊明,总又舍不下城市中的虚名、喧哗,只好籍打卡之名,过把眼瘾,聊慰平生,文人墨客的劣根性彰显无异。 七月三伏,诗人邀约,遂与廖“村长”轻车奔行,来一场从乡村到乡村的践约之旅。 天空渐渐透澈如镜,白云从乌蒙渐渐洁白,掠过城市紫薇花,驶入乡路,一侧比人高的玉米,一侧若繁星璀璨的芝麻花,偶尔一小段灌溉渠水漫过堤坝涌上水泥路面,两三个孩童甩了拖鞋,赤脚在涌水的路面戏水。天边火烧云只余下一抹女儿家的粉黛时,我们也抵达了诗人庄园。 诗人站在庄园前,人、一马平川的禾苗、远处白杨婆娑的丛影、落日余晖的粉黛、几只作闲庭信步的鸡公鸡母,诗人就成了一首诗。诗人以诗迎接我俩。 进院门入拱门,诗人夫人围着碎花围裙,化身家宴私厨,莲下生风,出前厨过院落,开始往客厅上菜肴。院落东侧,瓦甍凿了小口,流水潺鸣,过石板桥,与喷泉落水汇合,往复循环,雅致精巧。半边手磨,置于池畔,怀旧与林园之风相映,隐然小桥流水人家。诗,被诗人嵌于生活点点滴滴。 次日晨,诗人引领,作垄上行。禾苗仿若绿毯,从近前伸延至天边。一瞬间,有点恍惚:什么是远方,不就是脚下吗?原来梦寐以求的远方,就是我们曾经远离的地方。 禾苗尚未抽穗,“村长”说到了中伏或三伏时禾苗才会抽穗,中秋前后收割。禾苗茁壮,绿得令人沉醉,清晨的禾苗尚未经得太阳暴晒,浅浅的禾香依然沁人心脾。垄上不止单一的绿色,这儿一排芝蔴,开着繁星似的小白花;那儿一簇攀上枝架的紫色扁豆花,还有匍匐在垄上、奋力向上伸着触须的红寒豇,年纪不大却胡须一大把的玉米,在晨曦里,与清脆鸟鸣迎风唱和。 乡村宁静。走在垄上,偶遇一两位老汉,巡视着自家农田的灌水情形,却是与诗人相熟,递一支烟,已胜过千言万语。走入村落,枣树板栗树柿子树正值青果期,硕果累累,更多的树木显然久未有人打理,枝繁叶茂,枝枝桠桠或是略嫌寂寞,竭力向四周向路上伸展,渴望被关注。村落里,几位老人在自家门前打理一畦小菜园,鲜见青壮年身影…… 诗人梦里的故土,热烈,鲜活。 诗人建成的庄园,宁静,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