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胸痛“警报”——心绞痛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12日    来源:皖西日报

  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症状。心绞痛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冠状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致心肌短暂性缺血、缺氧,如果不及时重视并采取措施,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心脏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心绞痛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病变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血脂等物质在动脉内壁沉积,形成粥样斑块。这些斑块会逐渐增大,导致血管腔狭窄,血流受阻。当血管狭窄到一定程度时,心脏在正常活动时就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心绞痛。除了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如冠状动脉痉挛是一种血管突然收缩的现象,可能导致心肌缺血。此外,心脏负荷增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饱餐或寒冷刺激等,也会使心脏对血液和氧气的需求增加,而狭窄的冠状动脉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从而引发心绞痛。
  心绞痛的症状因人而异,但常表现为胸部的压迫感、紧缩感或烧灼感,仿佛一块巨石压在胸口,令人呼吸困难。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下巴乃至背部,让人误以为是其他部位的问题。
  心绞痛并非持续存在,典型的心绞痛持续时间为3~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它通常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或寒冷刺激下诱发,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值得注意的是,心绞痛的症状在不同人群中可能有所不同。如女性患者可能仅感到轻微胸闷或不适,而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可能表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这种“沉默杀手”往往更具隐蔽性,容易导致病情延误。
  除了典型的胸痛症状,心绞痛患者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出汗、恶心、呕吐、头晕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心绞痛发作时,时间就是生命。急救黄金4分钟至关重要。一旦出现心绞痛症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保持平卧姿势,血压不低者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5分钟内未缓解,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切忌自驾或步行就医,剧烈运动可能使病情急剧恶化。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应保持冷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如有吸氧设备,可给予吸氧。同时,家属或周围的人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继续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诊断心绞痛常需要综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格检查以及一系列辅助检查。心电图是诊断心绞痛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在心绞痛发作时捕捉到心肌缺血的异常变化。此外,心脏彩超、血液检查等也有助于评估心脏功能和排除其他疾病。
  治疗心绞痛的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心肌供血、预防心肌梗死和降低死亡率。药物治疗是心绞痛治疗的基础,包括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的患者,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是有效的选择。微创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在狭窄的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撑开血管,恢复冠脉血流。冠脉搭桥手术则适用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通过使用患者自身的血管或人工血管,绕过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为心脏提供新的血液供应。
  心绞痛的预防至关重要,甚至是胜于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控制“三高”,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体重,可穿戴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心率变异性,异常波动可能提示心脏负荷加重。对于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心脏专科体检,特别要注意静息状态下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异常征象。
  心绞痛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提醒我们心脏正面临严重的“燃料危机”。通过了解心绞痛的病因、症状、急救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应对这一健康“警报”。当我们学会倾听身体发出的细微警报,及时构筑防御屏障,就能让这颗不停跳动的心脏继续为生命续航。
        (金寨县人民医院 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