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疯子”,喝出来的精神病
皖西日报
作者:赵哲婷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28日 来源:皖西日报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饮酒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交、娱乐、庆祝等活动的常见方式。然而,当饮酒行为失控,过度饮酒甚至成瘾时,就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这种因酒精滥用而引发的精神问题,被俗称为“酒疯子”,其实质是一种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
有相关研究表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酒精依赖或相关精神障碍的患者,那么个体患病的风险会增加。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对大脑的神经递质系统产生影响,长期饮酒可引发精神障碍。许多人在面对压力、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时,会选择饮酒来暂时缓解,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长期依赖酒精来调节情绪,会导致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下降,进一步加剧心理问题和对酒精的依赖。某些如冲动性、冒险性等人格特质,可能使个体更容易陷入酒精滥用的困境。中国的饮酒文化源远流长,被视为一种社交手段和情感表达方式,这种文化氛围无形中增加了个体饮酒的压力和频率。此外,社会对酒精成瘾和精神障碍的偏见和歧视,也使得患者难以获得及时的治疗和康复支持。
如果患者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酒精后可能会出现急性酒精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状态、“断片”,甚至是呼吸循环衰竭。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引发慢性酒精中毒,会对人体的多个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如胃炎、肝硬化、心肌梗死、痴呆等。这些躯体疾病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生命。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还会导致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情绪障碍、人格改变等问题,可能会出现幻觉、抑郁等精神症状,甚至可能出现自杀、自伤等行为。
当个体对酒精产生强烈的生理和心理依赖,无法控制自己的饮酒行为时称为酒精依赖。酒精依赖和精神障碍患者可能会因为饮酒而忽视家庭责任,甚至出现家庭暴力等行为,会对家庭关系造成严重破坏,给家庭成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家庭矛盾激化。随着饮酒时间的延长和饮酒量的增加,患者对酒精的耐受性会逐渐提高,同时也会出现戒断症状。重度戒断包括癫痫发作和震颤谵妄。震颤谵妄是最严重和威胁生命的酒精戒断形式。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此外,患者在醉酒状态下可能会出现如酒驾、斗殴等违法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
戒酒是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关键步骤。对于轻度酒精依赖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尝试一次性戒断;而对于重度酒精依赖患者,则应采用递减法逐渐戒酒,以避免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在戒酒过程中,患者需要在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护理,以确保安全。
苯二氮类药物是治疗酒精戒断症状的常用药物。这些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震颤、失眠等症状,但需注意避免药物依赖。对于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可使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震颤谵妄患者,还需补充B 族维生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纳曲酮和托吡酯等药物可用于预防酒精依赖的复发。
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酒精依赖和精神障碍的常用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其对饮酒的错误认知和行为模式,增强其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能力,从而减少对酒精的依赖。
动机增强疗法旨在激发患者戒酒的内在动机,通过与患者的积极沟通和引导,帮助其明确戒酒的目标和意义,增强其戒酒的信心和决心。团体治疗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社交环境,让他们在交流和互动中互相鼓励,增强戒酒的动力和信心。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俗称“酒疯子”,是一种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它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还对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酒精滥用和精神障碍的预防和干预。通过提高公众对酒精危害的认识,提供专业的治疗和康复服务,以及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可以有效减少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帮助患者重获健康,回归正常生活。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 赵哲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