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中的护理配合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28日 来源:皖西日报
剖宫产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娩方式,对于某些无法自然分娩的产妇来说,是确保母婴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一场成功的剖宫产手术不仅依赖于医生的高超技术,还离不开手术室内医护人员之间的紧密配合。本文为您介绍剖宫产术中的护理配合实战指南,帮助您了解这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护理要点。 一、术前准备与评估。在剖宫产手术开始之前,护理工作已经悄然展开。 产妇接待与核对:护理人员需要热情接待产妇,核对产妇的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孕产次、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血型等基本信息,确保无误。了解产妇的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等相关信息,为手术安全提供保障。 心理护理:产妇在面临手术时,往往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产妇的诉说,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向产妇及其家属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流程、注意事项等,帮助产妇做好心理准备。 生理准备:评估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了解其一般状况。 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建立静脉通道,确保输液通畅。根据产妇情况选择合适的尿管型号,进行无菌操作留置尿管,保持引流通畅。 二、术中配合与护理。剖宫产手术正式开始后,护理人员需要紧密配合医生的操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巡回护士职责:在手术中起重要作用,需协助病人移至手术床并进行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恐惧;术前安全核查确保细节符合流程,包括静脉输液等操作;清点手术物品,提供手术衣,保持环境整洁;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患者安全。 器械护士职责:负责手术器械准备和管理,需根据手术需要提前准备物品;严格外科手消毒确保无菌;术中迅速准确传递器械;术后负责器械回收、清洗和消毒。 手术步骤配合:手术开始时,护理人员需要递送手术膜,并协助医生进行手术部位的消毒。在切皮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递送无菌血垫、手术刀等物品,并协助医生保持手术野的清晰。当胎儿娩出后,护理人员需要协助医生清理呼吸道,递送缩宫素、艾利斯钳等工具进行断脐处理。胎盘娩出后,护理人员需要继续协助医生进行子宫缝合等后续操作。 三、术后护理与监测。剖宫产手术结束后,护理工作并未结束。术后护理对于产妇的康复至关重要。 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特别注意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量,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体位与活动:术后6小时内,产妇需要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避免呕吐物误吸。6小时后,产妇可在床上翻身,并逐渐过渡到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和恶露排出。 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内禁食禁水,避免呕吐和误吸。6小时后,产妇可进食少量流质食物,如藕粉、蛋花汤等。随着肠道功能的恢复,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食物和普通饮食,注意营养均衡。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避免感染。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心理护理:家人和医护人员应给予产妇关爱和支持,帮助其调整心态,保持乐观情绪。鼓励产妇表达自己的情绪,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 四、高压氧治疗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 虽然高压氧治疗在剖宫产术后的直接应用并不普遍,但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术后脑缺氧、神经损伤等,高压氧治疗可能发挥一定作用。高压氧治疗能够增加血液中的氧气含量,改善组织缺氧状态,促进神经修复和再生。然而,具体应用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来决定。 总之,剖宫产术中的护理配合工作复杂细致,要求护理人员具备高度责任心和专业技能。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全面护理及可能的特殊治疗,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和产妇康复。产妇了解护理配合要点,有助于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促进康复。总之,剖宫产护理配合需医护人员紧密协作和产妇积极配合,才能确保手术成功和产妇康复。 (六安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杨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