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8 版:岁月留痕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拜 年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2月27日    来源:皖西日报



  赵承河

  “我不回!要回你们回!”
  没想到一向温顺的儿子听说我要从上海带他回金寨老家拜年,强烈地反对起来,真是意外。
  “为什么不回去?你老子我就是在那里长大的,那里是我们的根,不回也得回,现在由不得你!”从来没有忤逆过我的儿子让我怒火中烧,我吼道。
  “不回,就是不回!”看到我吼叫起来,儿子声音立马小了许多,但如犟牛不肯低头。妻子见状,拉着儿子的手进入了儿子的房间,轻声问道:
  “儿子,为什么不回去啊?是老家的饭不好吃还是菜不好吃?还是住的不习惯?”这个时候,母亲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原来,十几年前的一个暑假,妻子带五六岁的儿子第一次回老家。在他上厕所时,发现厕所是一个小棚里埋着个大粪缸,缸沿上横放着两块木板,大小便都存储在粪缸里。人一走进去,绿头苍蝇“嗡”的一声飞起,然后四处飘落。再加上墙角的花蚊子,“嗡嗡”地欢叫着见人起舞,让在上海长大的儿子根本不敢进。特别是绿头苍蝇刚刚栖息在粪便上,现在居然要落在自己的身上,让小家伙难以忍受。再加上担心踩着那两块不宽的木板会掉进粪缸里,他就撸起裤子掂起一双小脚扭头逃跑了。从此,心里留下了严重的阴影。
  但是,想到自己在上海创业后,十多年没有回老家拜过年,很多亲人都不在了,自己也快要老了,再不让儿子和家乡的亲人对接,以后亲情就要淡了,散了。
  严父的威信加上慈母的谆谆善诱,儿子勉强同意跟我一起回去。
  正月初一,沪陕高速。
  路上车辆极少,一路飞驰,车子下了高速,从梅山出铁冲、经泗道河到银山畈,这段路是我第一次走。
  经过江店城区进入铁冲后,崭新的柏油路平坦、干净、清爽,道路中间的隔离线用红黄蓝三色标注,和路边银白色的防护栏及太阳能路灯杆相辉映,醒目而又好看,儿子忍不住叫道:真美!
  柏油路沿河而上,河两边一幢幢白色的小楼点缀在山坡上,田野里成片的乳白色灵芝大棚,和山坡蔚蓝色光伏发电的太阳能板互相映衬,在冬天的山村组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国画,煞是好看!
  儿子兴奋地拿出手机,忙不停地拍照,看来不愿意回来的不快少了许多。
  车子很快进入了银山畈盆地,看着这块生我养我的地方,离开了十多年,不由地感慨万千:
  银山畈在解放前属于河南省商城县,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殷商时期。当地至今流传着“天灾人祸有一半,饿死不出银山畈”的说法。
  随着一声“前方达到目的地,本次导航结束”的声音,车子开到了二哥家门前的稻床上。
  依山傍水两层六间楼房,楼顶全部安装了太阳能板,在阳光下发出幽蓝的光;楼房外墙面贴着乳白色的瓷砖,配着深褐色的铝合金玻璃门窗,白墙灰顶的院墙,气派的门楼,十几年前的旧房子不见了,矗立眼前的是焕然一新的洋楼。
  楼房两边各盖了两间厢房,一处厢房上有烟囱伸出,吐出淡淡的炊烟,显然是厨房了。
  二哥二嫂听到车的声音,快步走了出来。
  “二伯二大娘拜年啦!”儿子打开车门下车后欢快地喊道。大家一起兴高采烈地打着招呼,领着我们走进厨房烤火。发现烤火不是以前在地上挖的火窿,而是一个不锈钢炉子,一根长长的铁皮烟囱伸向窗外,炉子上是暗红色大理石做成的一个圆桌面,中间放了烧开水的铝壶,不停地冒着热气。大家围坐在炉子四周,既暖和又没有了以前烤火时的烟灰。
  十多年没有回来,自然话题极多,但是,对于二哥家的巨大变化,自然是最想知道的。
  原来,精准扶贫时,二哥家承包的六七亩田,全部投入村里组建的农业合作社,种植了灵芝。以前种水稻时一亩收入一两千块钱,种植了灵芝后,一亩收入过万元;又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加入光伏扶贫项目,每年增加一笔稳定收入,很快彻底脱贫了。
  二哥笑着说:“你二嫂能了,她向金寨潘姥姥学习,现在还是抖音达人呢。通过抖音平台卖茶叶,卖红薯粉和红薯粉丝,一年收入过十万咯。”
  二嫂见状,不好意思地说:“你听你二哥吹牛。我也刚做抖音不久呢。不过,在过年之前,倒是你二哥以前喜欢的打锣鼓和唱花鼓唱,已经申报成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呢,他现在能了,是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啦。”
  看着二哥二嫂脸上洋溢着的舒心微笑,看着这气派的洋楼和干净整洁的厨房,与当初离开时的情景真是天壤之别。
  这时,儿子说要去上厕所,我心里咯噔一下,真担心儿子又拿厕所说事儿。于是,我说我也去。
  二哥领着我们走向楼房后面两间黑瓦白墙的小房子,我走进一看,室内墙面从墙角一直到天花板,都镶嵌着雪白的瓷砖,进门左边是浴室;地上铺着淡灰色的防滑地砖,电加热的马桶,整个卫生间里清清爽爽、干干净净,一丝臭味都没有。再也看不到以前的粪缸了。我和儿子同时对视了一下。
  “二哥,这个厕所搞得漂亮。什么时候建的?”
  “是我们村脱贫后搞乡村振兴,农村厕所改造时,政府统一采购了化粪池,又安排了施工队,我就把厕所整起来了。这自来水以前我们每家每户在山上挖个小水凼,利用山坡与房子的高差搞自来水,由于一家一户搞一个,水凼比较小,经常会没有水。现在县里搞了饮水工程,我们这是县和镇统一规划的自来水管网呢,再也不怕停水了,洗澡也方便多了。”
  我自豪地看了儿子一眼,说道:
  “儿子,应该回来吧?现在的农村可不是以前的农村了。”
  “侄子,现在回来方便,我们县户户通水泥路,连大田凹子那大山头上都修了水泥路呢,车可开到每家每户,特方便,你们经常回来走走。”
  这次回来拜年,深切地感受到农村新年新气象,处处不一样,让返乡的游子幸福感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