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兰花的味道
高红卫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1月10日 来源:皖西日报
舒城小兰花,六安名茶之一。茶树多生长于山区林岗。我第一次见到它,是五十年前的那次野营拉练,徒步去舒茶公社的“九一六”茶园。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主席视察这里,留下了“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指示。这里的茶园真的多了起来,这里也成了让家乡人们心里温暖的地方。那次,茶树我见到了,但小兰花茶并没有喝到。后来,我随着母亲学着喝茶,慢慢熟悉了家乡的小兰花。我后来把这份记忆写进了散文《兰香春浓》。 每年清明前后,茶农们采撷那只有三五片嫩叶的芽头,摊晾、杀青、烘干,或自家品尝,或送亲朋好友,或货于集贸。有人说小兰花因其状如兰花而得名,有人说其与山中兰花共生,享兰之芬芳而得名,我认为两者兼而有之。 日前,应当年同事李君之邀,参观他花园般的居所。那满园花木,让人目不暇接。兰花虽已谢去,但各色月季开得很热闹。母亲留下的白兰花经手已二十多年,年年花开。姥爷遗下的风车茉莉接手已五十多年了,花开正盛。他的话语里充满了对亲人,对花木浓浓的感情,睹物思人,这是多好的缅怀和纪念啦!此情此景也顿时感染了我。我眼里的李君,带着真情去做事做人,这是他的品格,也是我一直心存的赞赏。他拿出了刚从舒城晓天山里茶农家买回的明前茶,要与我品茗叙旧,我满口答应:好! 其实我不喝绿茶已经很久了。十年前有人向我推荐了红茶,说养胃,一喝就成了红茶一族。平日家中的绿茶我基本不沾,几乎忘记了绿茶的味道。今天是情况特殊,却之不恭。再说也是来自家乡的茶叶,家乡的味道,就心动了。白瓷杯中的茶叶,开始还浮于杯口,绿色入眼。我端起杯来,慢慢放到鼻下,袅袅热气带着一股久违的味道直入鼻腔,上了脑门。那份特有的清香推着你的感觉和神思,向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游曳。那一刻,感觉头脑很干净,身心好放松,我想起一个词:通透。舒服和愉悦是不言而喻的。再端起茶杯,看一朵朵花样的茶叶,在杯里绽放,透着灵动。咂一口,刚才那份感觉加了温度,感受愈加强烈。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一下跳到我脑海:“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看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此刻的我是不是也在超然台上? 酒未饮,但茶已醉。那天,我们为逝去的同事扼腕叹息;我们谈起那些流失时光里的点点滴滴;我们交换着各自退休后的生活安排和感悟,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题。茶续了一次又一次,浓淡皆相宜,这茶早喝出了超越茶汤的意味。如此对饮,只要碰杯就是酒。当他要为我重新再沏一杯时,我婉拒并起身告辞了,说惜别毫不夸张。此次应约,盛情难却,收获满满。 谢谢你!李君。你让我尝到了家乡的味道,你让我尝到了陈酿的情意。一杯小兰花,余香袅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