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舒城小兰花”
皖西日报
作者:杨爱琴
新闻 时间:2025年01月10日 来源:皖西日报
![](../20250110/06_06_3869.jpg) 徐旭 摄
杨爱琴
首先和大家说一说“舒城小兰花”名字的由来。 “舒城小兰花”在舒城多被简称兰花茶,至于为什么叫兰花茶,来源说法不一,概括一下有如下三种说法:一说是得名于其“三兰”特质,即“兰草色、兰花形、兰花香”,外形芽叶连枝、形似兰花,颜色翠绿犹如兰草,冲泡后有兰花香味,可谓清香扑鼻,满口生香,齿颊留香。二说是得名于兰花姑娘。传说清朝年间,晓天白桑园有一名叫兰花的姑娘,心灵手巧,勤劳聪慧,炒出的茶香味特别,深受山东茶商喜爱。山东茶商上门以高价包收她的茶叶,于是兰花姑娘每天昼采夜制,不停劳作,终因劳累过度而身亡。乡亲们为了纪念她而将此茶取名兰花茶。另有一说是兰花茶“两园”发祥地(晓天白桑园和汤池磨子园)。清朝年间,舒城磨子园黄家湾茶农沈庆余家住深山,以茶为生,养育了三个女儿,炒茶技术精湛考究,附近的茶行都以高价收购。其中一家同城茶行老板郑国英称赞其“形若大麦苞,香如兰草花”,兰花茶的这一称呼因此而传开。 为什么“舒城小兰花”有天然兰花香味呢? 对于该问题,素有各种传说或者解释。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专家认为是由茶区地理区位、生长自然环境、茶树地方品种以及加工制作工艺共同形成。舒城地处北纬31度,是江北茶区的平原地带,相对于南方茶区,气候比较温和。年平均气温较低,而且地处大别山区,森林植被丰富,昼夜温差大,漫射光多,更加有利于氨基酸、咖啡碱及多种芳香物质等有益成分的合成与积累,而茶叶中较低的酚胺比有利于绿茶品质形成。 过去还流传一种说法,茶叶采制时正值山中兰花盛开,茶叶吸附兰花的香味儿而有兰花香,故称兰花茶。据实地调查的结果,兰花茶独具的优雅兰花香气并不局限于兰草花的影响,加上现如今茶园很难再见野生兰草花,所以这个因素可能仅停留在传说这个层面了。 加工制作工艺对香气的形成也十分重要,采用木炭或者远红外烘焙机烘干的茶叶兰花香明显,而用热风机或者其他热源烘干就没有兰花香。有一道“拉火”的工艺,也是兰花香气形成最重要的步骤,用炭火低温慢烘,使茶叶水分挥发殆尽,香气更加突出。 和大家普及一下“舒城小兰花”的种类。舒城产茶历史悠久,唐朝时期,舒城茶叶即被列为贡品,先后产生了小兰花、白霜雾毫等全国名茶,外销绿茶、舒绿以及大宗茶、黄大茶、绿大茶等。目前市场最常见的茶叶主要有三种:兰花剑、白霜雾毫、大兰花茶。 舒城小兰花采的是芽叶相连的嫩芽,明前制成的舒城小兰花白霜雾毫,一斤干茶有1.3万到1.5万个芽梢,如果是明前的兰花剑,可能需要五六万个芽头,因为她只单采一个芽尖。冲泡过后,根根立于杯中,是站着的茶。兰花剑因其小巧俊秀的外形,成为馈赠亲友和嘉宾的佳品,赢得一些高端消费人群的青睐。产地价格一般是1000至2000多元一斤,炒制后还要经过细致的手工挑拣,贵在于功夫钱。论口感,清香淡雅,味道偏淡,适合追求清淡口味的朋友。 舒城小兰花最常见的一款茶叫白霜雾毫,原产地在晓天白桑园,曾获安徽名茶评比第一名和部优名茶称号,多次获博览会金奖,是由李贤葆等茶叶科技工作者于1987年研制。刚开始大家提议名为白桑雾毫,觉得不好听,后来白霜取“白桑”谐音,最后由我国著名茶叶专家陈椽定名“白霜雾毫”。它外形秀巧,芽叶自然舒展,如兰花初放,色泽翠绿,毫锋显露,香气清鲜持久,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成朵。白霜雾毫要求在生态条件良好的山区,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一叶初展且芽长于叶,芽叶肥壮完整,色泽、大小、嫩度一致。 还有一种大兰花茶,又称口粮茶,价格不贵,味浓耐泡。其实过去在河棚、汤池、舒茶、南港及桐城、大关、庐江一带生产一芽二三叶的小兰花茶,晓天、山七等山区地区主要生产一芽四五叶大兰花茶。自从上世纪80年代李贤葆等人研制白霜雾毫,搞名优茶开发,彻底改变了山区过去的传统采法,提前了春茶开采时间,通过多次培训带动,大部分山区茶农逐步适应了名优茶的制作要求,也获得了更好的收益。如今大兰花茶多采于谷雨之后,不再采制白霜雾毫了,做点口粮茶,家里喝或者便宜出售。 如何做好“舒城小兰花”的品牌推广?首先要盘点一下有关于“舒城小兰花”的品牌推广认知的误区。一是品牌过于杂乱。山区茶农包括镇村干部总是习惯以“兰花剑”“白霜雾毫”“大兰花茶”等品牌来推销,甚至以“剑”“雾毫”“大兰花”来简称代替,试问一句:对于一个不太懂茶的普通消费者来说,需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搞清楚“舒城小兰花”与“兰花剑”“白霜雾毫”“大兰花茶”之间的关系?对普通顾客来说,他们只需要根据各自消费需求,购买到相应的正宗“舒城小兰花”茶叶即可,品牌推广品类越多会造成品牌辨识度越低。 二是茶叶包装较为混乱。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舒城小兰花”包装大都是“大通货”,大多数的茶企茶商从生产包装的企业订购包装袋和包装礼盒等,缺少自己的独有品牌和包装,简单点来说就是,我买了一斤1000元的茶叶,和别人买的500元一斤的茶叶用的是同样的包装,“撞衫”现象一度让购买精品小兰花的消费者很尴尬,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也影响了“舒城小兰花”品牌价值。 三是宣传氛围不浓。主要体现在几乎都集中在茶季加大宣传,规模茶企也很少利用抖音电商进行销售,销售额占总销售额不足10%,茶企大户主要依靠在县城门店销售,客源市场开拓不足,营销手段比较陈旧,赠品促销、社交网络营销更少见,厂房也是茶季繁忙,其余时间闲置,整体宣传氛围不浓。 目前全县现有各类茶叶经营主体305家,其中全国茶叶百强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万佛山茶叶商标获“中华老字号”称号,野岭茶籽油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舒城小兰花”是舒城县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主打“舒城小兰花”区域公用品牌,神奇的北纬31度孕育了世界级兰香型茶叶“舒城小兰花”,如何进一步提升她的品牌影响力? 首当其冲就是要改变习惯性的传统思维模式。品牌是茶产业发展的生命力,要持续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提升“舒城小兰花”品牌影响力。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主打“舒城小兰花”公共品牌,重点加大合肥和北方城市等市场的宣传推介,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品牌,指导茶企开辟多元化销售渠道,推出多种组合式营销模式。 二是创新宣传形式。重点加大网络新媒体宣传,如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加大投放的力度和资源,提高产品曝光度,形式要活泼、方式要新颖、通俗易懂,网友乐于接受。 三是组织各类活动。举办和参加农产品展览展示、文化节庆等活动,鼓励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大型茶叶展示展销推介会,举办采茶竞赛、加工技能赛、名优茶评比、云上直播代言、开茶节品鉴推介会、产销对接等活动。 四是设计个性品牌。根据“兰香”型特色加大品牌风格塑造,可以结合年轻人所追求的时尚和潮流元素,在产品设计和包装上做出差异化,充分展现品牌特点和魅力。 举个例子:晓天镇白桑园村自2022年实施了“晓天白桑园”地理标识核心产区保护工程,对9.8平方公里保护区内茶叶进行保护,不断通过各类培训规范采摘制作工艺,提升茶叶品质。白桑园村党支部书记杨霞牵头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实施,设计了“晓天白桑园”品牌定制包装,设置防伪功能标签,建立完善地理标志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纳入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晓天白桑园”品牌定制包装根据消费者购买习惯设计了几种规格,根据全村茶叶产量预定数量,由村委会负责监管,只有生长在9.8平方公里保护区内的、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的“舒城小兰花”茶叶才能申请定制包装使用,全程追溯,政府背书,既保护白桑园原产地茶农、茶企的利益,又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该行动也奠定了白桑园“舒城小兰花”核心产区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白桑园。 现在的白桑园村是安徽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许多新体验、新模式,正成为乡村旅游和群众增收的新亮点、新引擎。我们也希望,像白桑园这样的利用茶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发旅游品牌,深挖茶文化,讲好茶故事,走茶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能够带动产业发展,助民增收。(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