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专栏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强化基层组织 推进扶贫搬迁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12月17日    来源:皖西日报

  王成

  近年来,金寨县青山镇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仗”、“当头炮”,整合资源、叠加政策,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力有序地推进。截至目前,全镇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74户886人,其中,到县城购房的有31户,118人;在青山中心集镇购房的有77户,289人;建设中心村庄安置点14个,搬迁了166户,479人,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累计脱贫率接近100%。
  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守旧“不愿搬”。青山镇多数老百姓对故乡、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要么不愿意搬迁,要么搬迁后还想回到原来的居住地。
  (二)远离田地“不想搬”。大多数贫困户“恋土”情结较重,宁愿“守着几分地,也不愿意走出大山”。
  (三)新换环境“不肯搬”。不少群众存在思想顾虑,有的贫困户对房子选址存在疑虑,担心选址不当,不适合居住,对新的生活环境表示担忧;有的认为搬迁后没有配套生产用房,造成生产、生活不便;有的因为新建安置房人均住房面积不能超过25平方米,觉得居住不自在,一直观望不肯搬迁。
  (四)担忧发展“不敢搬”。大部分贫困群众对搬迁后如何生产、如何找脱贫致富门路表示担忧,认为不种地,生计难以维持,若交出原宅基地,最后想回也回不去。
  二、主要做法
  (一)坚强示范带动,确保“搬得出”
  深入动员精准搬。镇党委坚持宣传开路,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全方位宣讲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镇村党员干部逐户宣传、逐人讲解,增强群众对搬迁政策的知晓度和认同感。
  党员带头示范搬。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是要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搬迁过程中,我镇共有38户党员贫困户以身垂范,带头拆、带头搬,以实际行动让群众消除顾虑。
  群众参与和谐搬。易地扶贫搬迁的成效,最终要看群众支持不支持、满意不满意。在扶贫搬迁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搬迁户的意愿,让搬迁户积极参与扶贫搬迁的全过程,切实提高他们的理解度、参与度、支持度。
  (二)强化组织管理,确保“稳得住”
  科学规划引领搬。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全域规划,全程管理,聘请有资质的专门机构,因地制宜,统一规划选址,户型设计,建设标准,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建设质量和品质。同时,把扶贫搬迁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农民到县城、集镇购房,对到县城或集镇购买普通商品住房的,分别按800元/平方米、2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房票”补贴,鼓励贫困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有序向城镇集中。
  完善配套舒心搬。在搬迁工作中,镇党委、政府认真调研,超前谋划,将搬迁居民点的水、电、路、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学校、卫生室、农民文化乐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建设的整体范围,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
  改革创新助力搬。积极整合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美丽乡村建设整村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水库移民避险解困等多项政策,最大限度让利于民,重点解决搬迁户建房和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
  (三)发挥党建引领,确保“能致富”
  开发就业安心搬。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贫困户就业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全镇贫困对象就业增收工作,为全镇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消灭“零就业”贫困家庭,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同时,更加注重拓展就业岗位,积极开发公益林护林员、美丽乡村保洁员、河道管护员等就业岗位,努力实现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发展产业带动搬。镇党委、政府一直把培育特色产业放在突出位置,把产业脱贫作为脱贫攻坚和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们重点围绕茶叶、毛竹、中药村、高山蔬菜等产业建基地、育龙头、抓品牌,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模式。
  扶持创业促进搬。镇党委、政府以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为契机,坚持发挥好金融扶贫杠杆作用,放大扶贫资金覆盖面,达到“激活经济、助推扶贫、促进发展”的良好效果。创新贫困户“小额贷款+补贴”扶贫模式,对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自主创业。
  三、几点感受与思考
  易地扶贫搬迁让贫困群众从“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中走了出来,然而这项工作并非一劳永逸。搬迁群众还面临着生活方式转变、思想观念碰撞、生产方式脱节等难题。为此,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持续密切党员联系。镇党委通过推行完善“民情民意报告”制度、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定期向群众通报制度,进一步疏通联系渠道;通过开展民情恳谈式服务、流动式服务、预约上门式服务,进一步丰富服务载体;通过运用电讯网络、扩大服务覆盖面、注重服务群众长期效果,持续做好党员干部联系服务搬迁户工作。
  (二)要持续推动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将“农民”变为“居民”,传统的农耕生活习惯与城镇化生活方式不相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做好后续培育就业机会的工作。一方面要针对搬迁群众的不同需求,组织各类技能培训班,使搬迁户都能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地方企业发展,通过企业发展带动搬迁群众提供就业。
  (三)要持续抓好组织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各村党组织要利用推深做实“四联四帮”工程的契机,通过生产联手帮扶产业发展,就业联动帮带劳力务工,经常联系助解生活难题,思想联络帮提精神状态,充分激发党员干事激情、有效鼓舞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斗志,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合力、注入强大动力。  (作者单位:金寨县青山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