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蛙共养”有奔头
本报记者 彭 鑫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19年09月20日 来源:皖西日报
在金安区东河口镇金子寨村拐院村民组,农家汉子魏祥明靠自己勤劳的双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相关部门的批准,办理了合法特色养殖手续,实施了“稻蛙共养”,走上脱贫致富路。目前,他养殖稻蛙的销路已在毛坦厂、东河口、张店镇等地逐渐打开,同时还吸引了好几户农户参与到“稻蛙共养”脱贫致富的队伍中。 今年47岁的魏祥明很早在外打工,但作为农民,他想尝试着开展种养殖业,就动起了在家门口创业的念头,萌生了利用闲田、池塘养殖青蛙的想法。“稻蛙共养”既需要投资,又需要承担风险,当时的他为了凑齐稻蛙养殖的10万块钱,甚至动用了给儿子买车的钱。 魏祥明说,稻蛙共养是他去年才开始尝试的。以前在外面打工干活,也挣不了多少钱,后来就回家养了几年龙虾。养龙虾的多了产量又低,所以他想搞特种养殖,比如养牛蛙,但是成本大,家里面一开始不同意,后来极力劝服家人。开始仅养5亩,没想到产量还不错,达一万多斤,去掉投入的10万元的成本,盈利大约在6—7万元。 所谓稻蛙共养,就是先在田里种上水稻,再在稻田里放养黑斑蛙。“稻蛙共养”的好处是黑斑蛙可以吃掉稻田里的害虫,水稻不用打农药,这样种出来的生态大米市场卖出好价钱,成品黑斑蛙的市场价也能卖到每斤22元,稻谷和青蛙两项收入很可观。 魏祥明说,因为从去年的收成看还是不错的,一亩地可以产3000多斤的稻蛙。今年又扩大了5亩,一共有10亩场地,估计稻蛙的产量能在2万多斤。 凭借勤劳的双手,魏祥明一家顺利脱了贫。尝到特种养殖甜头的魏祥明今年又养起了黄鳝。看到魏祥明搞特色养殖有甜头,同村目前已经有5户农民都想跟他后面一起发展。 魏祥明说,今年春上就开始卖了不少苗子,带动了周围5家农户和他一起养殖稻蛙,包括村集体合伙的还有10亩场地。下一步他还将扩大养殖规模,带动周边的贫困户一起搞特色养殖脱贫致富。他说:“一人富不叫富,带动大家富才叫真正的共同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