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护理指南
皖西日报
作者:周其燕
新闻 时间:2025年09月10日 来源:皖西日报
脑卒中俗称“中风”,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此种疾病一般发病率高且致死率也高,发病后不及时治疗和护理,也非常容易复发。在日常生活中要警惕脑卒中发作前的征兆,做好预防工作十分重要。本文从中医角度带您了解脑卒中,提出了从急性期到居家康复的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脑卒中的成因是什么? 中医认为,风邪是脑卒中的主要外因。风邪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脉络闭阻,引发脑卒中。同时,寒邪侵入人体,会导致血脉收缩,气血凝滞,不通则痛,长时间下来容易形成脑卒中。体质虚弱与脑卒中也有很大关联,中医认为正气不足、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等体质因素,会导致患者机体抵抗外邪能力下降,很容易受到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进而导致脑卒中的发生。随着年龄增长,气血运行也会逐渐变缓,导致肝肾功能有所减退,容易出现血瘀、痰浊、气虚等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脑卒中的风险。 脑卒中中医康复护理方式有哪些? 一、急性期 中药调理:患有脑卒中疾病后,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长期使用一些具有调理气血和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如丹参、当归、黄芪等。丹参有助于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当归能补血活血,调节月经不调;黄芪则补气升阳,增强免疫力。 针灸:针灸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对脑卒中后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腧穴,能够调节气血流动、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百会、风池、合谷等,这些穴位对脑卒中后常见的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有良好的疗效。针灸还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针灸对缓解脑卒中患者的痛苦、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焦虑也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整体健康的提升。 二、恢复期 推拿按摩:针对肢体僵硬、肌肉萎缩等问题,通过手法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恢复。也可以采用中药熏蒸疗法,通过蒸汽熏蒸患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疼痛和僵硬。 调节精神情志:畅情志,确保日常心情的畅达。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心情不畅则容易肝气郁结,肝郁则气滞,气滞就会导致气血不畅,脏腑失调,此时容易形成痰瘀内火。肝气畅,才能心情舒;气血和,可预防疾病。高危人群切记不可过分激动,比如过度的愤怒、焦虑、兴奋、大恐等;同时要防止出现摔倒等;在大便、剧咳时,不可用力过猛、劳累过度。 三、居家康复 中药熏蒸: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多由脑部血管突然阻塞、破裂导致。中药熏蒸通过将中药汤剂煮沸对患者皮肤进行温热刺激的同时,汤剂中所含的中草药也可发挥相应的效应,继而达到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的效果,也可减轻患肢肿胀并促进患者肌力恢复,一般可在患者睡前进行中药熏蒸。可以川乌9g、伸筋草、木防己各20g,王不留行、鬼箭羽各30g配200ml水,煎1h后滤出药液,再加200ml水煎1h,取水煎液熏患肢,待水煎液温度下降至36℃左右以药液洗患肢。中药熏蒸也可通过中药熏蒸汽疗仪可更好调整温度及治疗时间。中药熏蒸在脑卒中偏瘫肌痉挛中应用效果良好,加用鸡血藤、川芎、丹皮、白芍等药物缓解疼痛,其中白芍可止痛,鸡血藤有舒筋之用可治风湿痹痛。 气功康复:气功练习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体力、改善内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常见的气功练习包括调息、导引和静坐等,这些练习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放松身心,还能提升免疫力。气功练习有助于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对脑卒中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支持作用。通过结合气功练习,可以形成一个全面的康复方案,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 中医在脑卒中后的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中药、针灸、推拿和气功等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中医康复治疗的基本理念在于通过调节身体的整体平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综合应用中医的治疗方法,可以为脑卒中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周其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