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时事·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清除白内障 守护清晰视界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8月26日    来源:皖西日报

  眼睛是感知世界的重要窗口,然而白内障正悄悄威胁着人们的视力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500万人因白内障致盲,而这个数字还在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增长。但许多人对于白内障的认知仅停留在“老人病”的片面理解,对其病因、症状、治疗方式等关键信息知之甚少。本文将带领大家全面、深入地了解白内障,为大家揭开这一眼健康杀手的神秘面纱,帮助更多人守护珍贵的视力。
  白内障是晶状体由原本的透明变得浑浊,导致光线无法正常透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物像,从而引起视力下降的一种眼部疾病。正常情况下,晶状体是透明的,但随着年龄增长、疾病或外伤等因素的影响,晶状体的蛋白质会发生变性,逐渐变得浑浊,就形成了白内障。最常见的白内障是老年性白内障,又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研究表明,在65-74岁的人群中,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率约为50%,而7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则高达70%以上。
  白内障通常表现为渐进性视物模糊,如同“透过毛玻璃看世界”;夜间畏光、眩光;车灯光晕扩散颜色感知变暗,如阅读时对比度降低。白内障手术虽成熟,但术前护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护士小伍曾遇到一位抗拒手术的李奶奶,她因恐惧而焦虑:“万一手术失败,岂不是永远看不见?”通过耐心沟通,小伍了解到李奶奶的担忧源于对手术的陌生。于是她用比喻解释:“就像更换老花镜,医生只是为您换一个更清晰的‘镜片’。”最终李奶奶放下心结接受治疗。因此术前心理调适十分重要,家人需给予情感支持,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此外还要进行主要的眼部检查,医生会通过裂隙灯显微镜等专业仪器评估晶状体混浊类型及位置,排除其他眼病。最后生活习惯需调整,戒烟限酒,避免紫外线直射,佩戴防蓝光眼镜减少电子屏幕刺激等也有助于术后恢复。
  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因此术后恢复黄金期的护理是视力恢复的关键。术后24小时应保持术眼清洁,避免揉搓,可用消毒棉签轻轻擦拭分泌物;24小时后待敷料揭去后开始遵医嘱正确使用眼药水。曾经有患者出院回家后,经常忘记使用眼药水,几天后导致眼部感染,视力丧失。然而99%以上的患者坚持正确使用眼药水,都能有效预防眼部感染,守护清晰“视”界。术后第一周,仰卧位洗头防眼部进水,避免烹饪油烟接触;术后第一个月禁止弯腰提重物,防止眼压升高。若出现剧烈眼痛、视力骤降,需立即就医,这可能是感染或眼压异常的信号。术后清淡饮食,忌生硬食物,避免牵拉伤口引起晶状体移位,平时需注意不能揉眼或者压迫术眼。此外,要控制好慢性疾病,保持血压血糖在健康水平。
  长期维护是延缓二次混浊的秘诀。人工晶状体虽不会再次“白内障”,但护理不当仍可能影响视力。注意用眼卫生,坚持“20-20-20”法则,即每20分钟远眺20英尺外20秒;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叶黄素、玉米黄质等抗氧化营养素的食物,如橙子、西兰花、坚果、鱼类等,以补充叶黄素与Ω-3脂肪酸。同时,要戒烟限酒,改变不良习惯。在阳光强烈时外出应佩戴宽边帽、太阳镜。坚持定期复查,术后每半年检查一次眼底,监测眼压变化。
  白内障就像是一片阻碍我们看清世界的“迷雾”,它不仅影响我们的视力,更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然而,很多人对它存在着误解,认为等到看不见了再治也不迟,这种想法其实是极其危险的。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白内障已经可以通过精准的手术治疗,帮助患者重获清晰视界。提高对白内障的认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我们也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白内障的预防工作。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白内障,重视眼健康,不让白内障成为阻挡我们探索世界的障碍,让我们都能拥有清晰、明亮的双眼,尽情欣赏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六安市人民医院 程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