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 析:
每一粒种子都有权利绽放自己的光芒
皖西日报
作者:黄福胜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10日 来源:皖西日报
黄福胜
作家丁迎新的小小说《力量》,以囝囝三次看到种子的情绪变化以及她妈妈贯穿始终的言行举止为故事核,透过感人肺腑的双线叙事、充满张力的语言表达、内涵丰富的隐喻手法,将囝囝妈妈内心的坚韧与柔软,将囝囝的活泼开朗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对母女俩的遭遇深表同情之余不由自主地萌生出深深的敬意,诠释了每一粒种子都有权利绽放自己的光芒这一深刻的思想内涵。 感人肺腑的双线叙事 囝囝第一次遇见种子时,还不到两岁,是在她爸爸遭遇车祸去世的时候:“突然闻听爸爸死讯的妈妈,突然失神,囝囝因此突然滑落坠地,所以突然嚎哭。”这里连续用了四个“突然”,将猝不及防地收到噩耗的囝囝妈妈的那一份惊讶、茫然表现得入木三分,道出了她跟丈夫的深厚感情;囝囝的滑落坠地甚至嚎哭也是受到了惊吓甚至是摔疼了的一种本能反应,这一瞬间的事情令人心酸。 “圆溜溜的小指头大的种子上分布着若干斑点,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笑脸,冲着囝囝在笑。”这是囝囝第一次看到了种子,她因此中止了哭,“伸出了胖乎乎的小手,企图去抚摸种子,很有据为己有的想法”,但种子滚进了一道裂缝,她的手指伸不进去,再一次嚎哭起来。囝囝因为这粒种子从“中止了哭”到“嚎哭”,尽显其纯真的童趣;种子被裂缝吞没了,也是为故事的展开作了一个铺垫。 囝囝再一次与种子相遇,已经是半个月后。在这段日子,“连爬行也做不到的”囝囝或在别人的怀抱里,或者坐在妈妈专门为她买的推车里,与妈妈形影不离,因为妈妈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透过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位年轻的单身妈妈的喜与泪,感受到她孱弱的肩膀上所承受的种种压力,感受到她的不屈不挠,感受到她对囝囝深沉的爱! “囝囝露出调皮开心的笑,在推车里手舞足蹈……” “囝囝有了新发现,种子的头上好像多了一截嫩绿的小辫,与身边欢笑着走过的好多小姐姐一模一样。”囝囝因此兴奋地嚎哭,以此来引起别人的关注。这里动感十足的描写,既反映出囝囝看到种子长出了嫩叶后的欣喜若狂,也暗喻了她对健康快乐的无限向往。 “接下来的时间,囝囝以不同的方式和妈妈合二为一,有推车,有怀抱,有骑肩,有背囊,在飞机、动车、客车等不同的交通工具上,向着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不同的城市进发,最终的目的地却是一样的医院。” 这里的“医院”将读者的心揪得紧紧的,它凸显出一位年轻妈妈义薄云天的母爱,展现出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 “囝囝把全身的劲向腿上攒,想要站起来,小手撑在推车的围杆上,小脸都憋红了。一次,又一次,再一次,囝囝不想输给种子。”这里描述了囝囝看到了种子“长成了大变身的茁壮的树苗”的极度兴奋,她还唱起了妈妈教给她的儿歌,她一次又一次地想要站起来,是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输出。 充满张力的语言表达 《力量》讲述了囝囝的妈妈为处理丈夫的后事,为维护丈夫应得的权益,为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为治愈囝囝那先天不足的腿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她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超乎了常人的想象,但她都咬紧牙关挺过来了。面对如此繁琐的事情,作者并没有局限于某个细节的深入描写,而是运用了跳跃式的语言表达,将囝囝妈妈的“浩瀚工程”仿如一幅脉络清晰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这里看似“流水账”的叙述,不但没有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反而让读者对这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年轻妈妈肃然起敬。正是有了她的博大胸怀,有了她的默默付出,才支撑起囝囝生活的那一片蓝天。 内涵丰富的隐喻手法 《力量》中的囝囝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主要人物,与她相依相伴的除了她妈妈,还有那几次出现在她眼前的种子。种子给囝囝带来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是一种精神寄托。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地在作品中融入了“种子”这个元素,为作品注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活力,既符合了囝囝活泼好奇的儿童特征,也揭示了蕴含其中的“双重含义”:其一,少年儿童本身就是一粒种子,都拥有破土而出向阳而生的权利;其二、在囝囝妈妈的内心深处,囝囝就是她孕育的“种子”,她有责任有义务奉献给这“种子”充足的阳光水分养料,呵护着它健康快乐地成长,不让它受到任何的伤害。 “一道裂缝”也是寓意深远,种子滑进裂缝,宛若人坠入了困境,但只要能够沉得住气,蓄势待发,依然可以绝处逢生。 《力量》以小见大,以物喻人,弘扬了囝囝妈妈那一份发自内心的大爱情怀,颂扬了囝囝向阳而生的生活态度,感人肺腑,令人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