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的“黄河”
皖西日报
作者:彭泽山
新闻 时间:2025年06月26日 来源:皖西日报
彭泽山
我说的南疆黄河,它既不是邕江,也不是位于花江,而是离边境不远、名不见经传的广西宁明县峙河。峙河蜿蜒曲折、清澈见底,河里鱼虾成群,沿河两岸绿树成荫,河边山花烂漫,梯田层叠,好一幅南疆美景。 为什么峙河变成“黄河”了呢?时光回转到1979年那个不寻常的初春。 那年的元月2日,我们从黄河之滨的中原营房,乘两天两夜的闷罐车,到达广西扶绥县渠黎公社渠旧大队安营扎寨,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临战训练,在当地过的春节。到2月15日部队就向宁明爱店边境一线机动,师机关乘卡车跟进移至边境几公里处开设指挥所。 2月17日凌晨6点40分,著名的自卫反击作战正式打响,刹那间万炮齐鸣、地动山摇、震耳欲聋,掩护我步兵分队越境攻击,我师首战540高地和长条山,战至19日首战告捷,完成第一阶段作战任务,全歼守敌。 休整数日后,2月26日我师向敌方纵深攻击前进,翻越迷迈山、跨过奇穷河,肃清外围残敌。配合兄弟部队打谅山,3月5日主力攻占谅山后,我师奉命前出到奇穷河南岸,建立防御阵地,阻击尾追之敌,掩护大部队依次有序撤军。 由于天公不作美,开战第三天就下起毛毛细雨,天气阴沉沉的,大雾蒙蒙,昼暖夜寒温差大,细雨一直没完没了地下。整个作战行动都是在阴雨连绵的天气笼罩下进行的,广大官兵克服恶劣天气所带来的重重困难,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英勇作战,歼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打出长条山攻坚战、班岗掏心战、612高地守卫战等典型战例,取得很好战绩,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涌现黄吴茶、丁化国、马国民等一大批英雄人物。 在近一个月的作战过程中,指战员们身穿雨衣、脚穿防刺鞋(战前特制的深腰解放鞋,胶底子里边加了三层硬帆布垫,用来防越方的竹尖桩,俗称钢板鞋),携带武器装备负重翻山越岭。敌境山区多岩石溶洞,且崎岖不平,脚下红土壤粘性大,雨后经过踩踏的道路特别泥泞,奇滑无比。加上我们都穿的清一色防刺鞋,脚板不能打弯,活像穿着木履走路,不知跌过多少跤,恼怒时真想把鞋子扔掉光脚行走。无奈为了防竹尖桩和陷阱(敌军阵地前沿和隘口多布有用牛尿泡过的竹尖桩和陷阱,因为牛尿泡过的竹尖桩刺破人体后易染破伤风),只得穿着这又笨又重的防刺鞋。 官兵们浑身都沾着厚厚的红泥巴,特别是基层连队官兵,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战壕和猫耳洞里,半个月都难得洗个澡。衣服更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都成了泥浆服,又厚又硬,战友戏称为“将(浆)军服”。我们这些师机关的小参谋要比连队战士幸运些,有时还能吃上热饭和罐头,偶尔还能弄点水洗个脸,但是衣服也都是泥巴拉呼的,脏臭都得忍着! 3月12日,部队奉命撤回国内,师指驻在离边境20多公里的峙乡街道一所小学校里,紧张的神经才得以松弛一下。宿营后我们轮流出去洗理。当晚我邀了通信科和军务科的几个小参谋,拎着换洗的小包裹来到营地附近峙河边。这没有硝烟味的和平景象真好,望着清澈流淌的河水,用手捧着先喝上几口,好像山泉水一样醇美甘甜(在越境虽有河水因怕越军投毒而不敢喝)。河里的鱼儿悠闲自在,扔一个小石子,它们蜂拥而上,又一哄而散,再投依然蜂拥而至,怡然自得。“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我们尽情地在河里洗刷了近40分钟,把清澈透明的峙河活生生地整成了南疆的黄河…… 时光荏苒,转眼45年过去。江山几千里,明月照今生。其间我曾两次去宁明烈士陵园给战友扫墓,到当年出征地爱店边境小镇界碑留影。路过峙时重游这条魂牵梦绕的南疆“黄河”,当年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深切感受到和平真好! 谨以此文抒发对那些长眠南疆战友的缅怀之情、对和平的热爱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