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击排痰法 防卧床肺炎
皖西日报
作者:张春华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27日 来源:皖西日报
长期卧床的患者就像静止的湖水,痰液在肺部积聚如同水中滋生的藻类,若不及时清理,很快会引发感染风暴。当痰液滞留在支气管深处,不仅阻碍正常呼吸,还会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通过有规律的叩击动作,可以产生类似“微型地震”的效果,帮助松动黏附在气管壁上的痰液,让纤毛运动重新活跃起来,将分泌物逐步推向咽喉部位。 操作前的细心准备 为患者选择健侧卧位,如同为清理水壶的水垢找到最佳角度——让需要清理的肺部区域处于高位。注意避开刚进食后的时段,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调节室温至人体舒适状态,提前开窗通风,确保空气清新。准备医用乳胶手套和软垫,将软垫放置在患者腋下和膝盖下方,保持脊柱自然弯曲。操作前用听诊器定位痰液积聚部位,就像探测水管堵塞点一样精准。同时检查患者背部区域的皮肤状况,避免在淤青或破损处施力。 标准操作五步详解 ①手型训练:将手掌弯曲成空心状,如同虚握一枚鸡蛋,手腕保持放松状态。这个特殊形状能在叩击时形成气垫效应,既产生足够震动又避免直接拍打带来的疼痛。可通过甩手腕练习找到节奏感,就像厨师颠勺时的自然韵律。 ②叩击定位:将患者背部想象成钟表盘,重点叩击肺底投影区(相当于4-8点的位置)。沿着肋骨走向,从外向内、从下往上规律叩击,如同用波浪推动沙滩上的贝壳。注意避开脊椎和肾脏区域,就像园丁修剪枝叶时避开主干。 ③节律控制:跟随秒针走动的节奏,保持每分钟约120次的频率。每个区域持续3-5分钟,相当于听完一首短歌的时间。可通过哼唱节奏感强的旋律帮助维持稳定频率,如同给操作注入韵律灵魂。 ④力度掌握:理想力度应使患者胸壁产生轻微震动,类似轻拍西瓜判断成熟度时的触感。可在健康人手臂上练习,观察皮肤震动幅度不超过指甲宽度。若发现皮肤发红立即停止,就像熨烫衣物时控制温度般谨慎。 ⑤联合振动:叩击结束后,用手掌紧贴胸壁快速震颤,如同手机震动模式般传递细微波动。配合患者深呼吸节奏,在呼气末施加轻柔压力,像协同演奏一曲呼吸交响乐。 五大禁忌情形 当患者存在肋骨骨折风险时,叩击可能像摇晃破损的花瓶般危险。皮下气肿或凝血功能异常者,操作可能引发更严重并发症。急性心衰患者的心脏如同超负荷的引擎,额外刺激可能引发险情。近期接受胸部手术者,需等待伤口初步愈合再行操作。 效果观察与评估 有效操作后,患者咳嗽时会排出粘稠痰液,如同疏通下水道后涌出的淤积物。听诊器可捕捉到肺部杂音减弱,就像雨后天晴时空气变得清透。长期记录痰液量和性状变化,若发现黄色脓痰转为白色稀痰,提示感染得到控制。监测血氧饱和度数值,稳定的数据如同平静的湖面般令人安心。 特殊人群护理方案 对骨质疏松患者改用振动按摩,如同用微风替代强风拂动柳枝。气管切开患者需先进行雾化湿润,就像给干涸的土地先灌溉再松土。皮肤敏感者隔着棉质衣物操作,结束后涂抹润肤剂,如同呵护婴儿肌肤般温柔。 常见操作误区提醒 切忌沿脊柱直接叩击,那如同敲击玻璃般危险。避免刚进食就操作,防止食物逆流造成窒息。不能只做背部叩击,侧胸壁同样需要关注,就像清洁房间时不能只打扫地面。忽视口腔清洁会使痰液反复感染,操作前后务必协助患者漱口。 居家护理培训要点 居家护理培训是保障卧床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环节,家属的科学参与尤为关键。首先,可在自己手臂上反复练习叩击力度,掌握“拍灰不疼”的适当手感,避免过重或无效的叩击。操作前应了解患者基本病情,确保无禁忌症,如肋骨骨折风险、皮下气肿等。同时建议家中常备应急口咽通气道,如同为突发堵塞提供生命通道。定期观察并记录痰液的颜色、性状及排出量,一旦发现铁锈色、血丝或恶臭,应立即联系医护人员。操作环境需保持明亮整洁,移除床旁杂物,以免在紧急情况中影响施救效率。操作前后协助患者漱口清洁,防止口腔细菌再次进入下呼吸道。对于行动不便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可借助吸痰器辅助引流,提升效果。培训中还应注重心理支持,用耐心与关爱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护理过程既安全又温暖。正确培训不仅提升照护质量,更是家庭护理迈向专业化的重要一步。 (宿州市立医院急诊ICU 张春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