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蜻蜓悄悄靠近
皖西日报
作者:王贤友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01日 来源:皖西日报
王贤友
风,在槐树的怀抱徜徉着,一只疲倦的蜻蜓慢慢地煽动翅膀,想要飞翔。 我,也渴望早一点到达雅集之地,可路上较堵,车子走走停停,心,有些痒痒,手,有些无聊,摁响手机的语音:又心,可否骑车到我办公室替我拿取会上用的文件包? 又心,是一个爽朗的青年,在文史的海洋用心搏浪,采摘了无数美丽的浪花。他腼腆地说:“我已在楼下等您了。” 见时,我被误时搞得焦虑的情绪,似乎正要高声说话,是他真诚而友善的笑容,溶解了我的心头些许不快。 他是代替林微山,到我的办公室拿取由我代购的分享会专用的文件包。我们在楼下分手时,他瞅了一下电瓶车,“王老师,可要带你去?”我也看了一下那辆可怜的“瘦毛驴”:“你先去!”我们相视莞尔一笑。 会场,岂是简单的文化活动的复刻,而是构建起了三重独特的文化坐标:通过诗与诗的对话,实现传统美学的当代表达;借助精心营造的场景,唤醒沉睡的文化基因;依托省民俗学会的平台赋能,探索文化遗产(格律诗)的活态传承新路径。 或是朗诵热爱者们通过精彩的朗诵,将堪为“史诗”的作品生动呈现,让现场分享者深切感受到诗词的韵律之美;或是就诗歌的得失发表见仁见智的高论。分享会创新性地将个人写作转化为文化体验空间,使生活感悟变身诗意栖居地,开创了“诗与生活融合”的新范式。 他,独领风骚,在诗集《四时飞霙》的扉页写下美妙的句子,或是感恩,或是感悟,或是祝福,或是期待……特别是那独具风采的印章,青年书画家盛向东赠送的一幅《清风无闲时》,可谓锦上添花,见证别样的友情,很醇厚。 塞北归雁独自吟唱:今天,我们以诗为舟,以情为帆,溯游于诗歌的江河;在浸润着民俗风情的土地上,让诗词穿越时空,让真情焕发生机。今天的雅集,既有心花摇曳的人性之美,又有酒香浸润的人文之思,让声音与自然同鸣,让心灵与历史同行……这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粒火种,点燃我们心底的文学,唤回我们对生活的深情。 我为城西桥人的感喟而扪心自问:祝福林微山,年轻时出版诗集,这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这光有他的内心之光、时代之光、师友之光,而点燃之光的是“谁”? 我的心速似乎正在变频,诗歌、文学以“空境”为意境,或为佳品。我们在经历生活坎坷和人生变故之后,内心逐渐归于恬淡、超然。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描写雨后空山景致的诗篇,诗人提笔便落下“空山”,使人联想到死寂空无的山穹,可是让人意外的是诗人笔下的空山,非但不空反而意趣横生,尽展一片纯明洁净之态…… 在繁花的时代,若独自读诗,邂逅好诗,往往带着生命的脉动,将自己的诗心置于花鸟山水中,一丝一缕化为绕指柔,目光所到便会开出莲花,看到空山。 在不是空山却似是空山,遇见一只蝴蝶正在慢慢靠近,这就是这场分享会的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