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将新火试新茶
皖西日报
作者:李开琥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24日 来源:皖西日报
李开琥
上周末,天气特别好。儿子说,自驾庐江小川藏线,要不要加入?我说,也好,不能辜负这大好春光。一路欢声笑语,满目清山秀水。 来到双顶山六道拐景点,盘山公路迤逦蜿蜒,美如彩带。在山顶之上,有一农妇,摆一小摊,竖一小牌,牌曰:上山采茶,二十元一人,时间不限,茶草带走。时辰尚早,我欲付款采茶。农妇见两小姑娘腼腆可爱,笑道:俩小宝免费。这样,一行人开拔山岭之上的茶园。春分时节,草木方才苏醒,刚刚吐绿,山岗好像还没睡够,懒散地返青。山顶之上,茶芽更小。两个第一次来茶园采摘的小朋友,有模有样,翘起兰花指,大拇指与食指像小啄鸟食一样,在茶尖上飞舞,山野陶醉了。 山岗上,云朵般的羊群沐浴在阳光里,呼吸着茶树的芳香和山岚清气。半天下来,我们收获了大约几两鲜活茶草,它们吸收了日月精华,散发着勃勃生机,透射出嫩嫩的黄绿。 晚饭后,洗漱罢,开始“新火试新茶”。不像儿时在家,制茶方便,现在没有专门工具,只能就地取材。洁净的平底锅,加热至暖手,将茶叶撒入,嫩芽立刻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并伴有阵阵春茶特有的清香。赶紧翻炒,待嫩芽对折而不断,即可倒出冷却。由于幼嫩芽叶,不能揉捻,只需轻轻理条,稍加塑形。最后再次用平底锅文火烘焙,反复多次。烘焙嫩茶,更见火候。由于没有炭火,只能在燃气灶上一遍遍复火,一点点发挥香气。 大孩子们在追剧《六姊妹》,俩小小孩围着厨房跑出跑进,上下闹腾。一会儿要伸手在茶叶上摸摸,一会儿要爷爷抓一把给她闻闻。奶奶说,爷爷小时候炒过茶,是老茶农。爷爷偷着乐,喜欢“老茶农”这个雅号。七嘴八舌都说香,但谁也说不出“怎么个香”。从杀青开始,满屋茶香,这香气也是随着制作过程而微妙变换的,由茶草的清香到烘焙时成品茶的浓厚甘香。 两个时辰之后,一捧纯手工茶成功出炉。观其形,芽头肥壮匀齐,形似雀舌,白毫显露,嫩绿泛黄带金。这让我想起早年名茶——青绿色铁罐,形似微型天坛,旷野茶山的背景之上,行书“金寨雀舌”。它是金寨的特等茶。一家人都在等着新茶尝鲜,都在准备着给老茶农打分。 良人摆好洁净玻璃杯,水壶里的水也欢快地沸腾起来。微笑着的老茶农,慢条斯理,轻撮新茶入杯,把水壶举得老高,细水慢慢地冲进杯中,茶叶在杯中上下翻滚飞舞,芽叶灵动,雀舌次第舒展,恍若春山重绽。 屡屡茶香裹挟着热气,白雾升腾起来,氤氲于茶几上空,弥漫至整个房间。片刻后,倒入茶盅少许,反冲回玻璃杯。这时玻璃杯中茶汤更绿,茶香更加浓郁。老茶农给每位“评委”斟上一盅,自己也来上一盅。看见夫人和孩子们轻啜一口后,都面露喜色,老茶农知道自己这炒茶功夫尚存。 真正幼功,想荒废都难。老茶农一颗悬着的心彻底放松,毕竟时光流过了四十多年。自己也开始品茗起来,这明前雀舌啊,清新醇厚兰香,回味甘甜久长,是无法用语言描绘的。 望着孙辈嬉戏的光影,老茶农忽觉指尖的茶香里,烘焙着四十年前老家金寨十八盘茶山上的晨曦与今朝都市的夕阳。打开窗户,让这浓郁的茶香化作满天星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