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脑出血后护理要点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17日    来源:皖西日报

  脑出血也就是令人闻之色变的脑溢血,在老年人的群体中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因为老年人的脑血管本身就已经老化,再加上情绪激动时用力过度,所以就容易导致脑内血管破裂,引起出血。脑出血,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突然、危害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脑出血后的护理与康复是至关重要的,它们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恢复速度和恢复质量。
  一、脑出血是什么?
  脑出血,亦被称作脑溢血,属于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范畴。当大脑中的血管因故破裂,致使血液渗入脑组织内部,进而对其产生压迫并造成损伤,这便是脑出血的病理过程。作为一种突发性的医疗紧急情况,脑出血一旦发生,就必须立即采取医疗措施进行干预,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后续可能带来的进一步伤害。
  脑出血的症状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会表现为一系列明显的体征。这些体征可能包括突然的剧烈头痛、伴随的恶心感、呕吐、视力变得模糊不清、说话含糊不清、身体某一侧出现无力感或麻木,以及意识变得模糊甚至完全丧失等。这些症状可能会毫无预兆地突然发作,也可能会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逐渐显现并加重。因此,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脑出血的诊断通常依赖于医学影像检查,如头部CT扫描或MRI。这些检查可以准确地显示出血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帮助医生制定治疗计划。在治疗脑出血时,主要目标是迅速控制出血、缓解脑水肿、预防进一步神经损伤,以及尽可能地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为实现这些目标,医生可能会采用药物治疗,如使用止血药、降压药和利尿剂;手术治疗,如血肿清除和动脉瘤修复;以及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
  二、脑出血后护理细节有哪些?
  1、病情观察与记录。脑出血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同时,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四肢活动等,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此外,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包括尿量、饮水量、进食量等,这有助于医生评估患者的液体平衡状态。
  2、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困难等症状,容易造成呼吸道梗阻。因此,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主动咳嗽、咳痰。必要时,可为患者进行吸痰操作,确保呼吸道畅通无阻。
  3、控制血压与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脑出血的重要诱因,也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因此,脑出血后要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保持血压和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要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血压和血糖波动的药物。
  4、营养支持与饮食调理。脑出血后,患者的营养需求较高,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饮食调理,如低脂、低盐、低糖饮食等。对于意识障碍或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可通过鼻饲管或静脉营养支持来满足营养需求。
  5、心理护理与情绪疏导。脑出血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方面的情绪问题,影响其康复效果。因此,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情绪疏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同时,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锻炼和社会活动,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信心。
  6、适量的体力活动。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运动。这些运动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并促进血液循环。但是,患者需要避免剧烈的运动或过度劳累,以免对身体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总之,脑出血后的科学护理是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家属应了解并熟悉脑出血后的护理知识,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地护理。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保持乐观的心态,坚定康复的信心。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康复科 黄圆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