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慢阻肺的那些事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17日    来源:皖西日报

  什么是慢阻肺呢?慢阻肺全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也就是我们平时口中说的老慢支、肺气肿、喘病等等,慢阻肺是一个长期缓慢发展的病症,要经过10年、20年甚至30年的发展才能形成慢阻肺,是以气道黏膜的增厚、气道不可逆的狭窄为特点的一组疾病,且呈进行性发展,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据调查,中国慢阻肺患者高达1亿人,且50岁以上每7个人中就约有1个人是慢阻肺患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从西医视角来讲,其主要症状是慢性咳嗽、咳痰(多为白色黏液痰)、活动后气短,且逐渐加重。
  诊断方法包括肺功能检查:金标准。吸入支气管扩展剂后,FEV1/FVC<70%可确定为持续气流受限。影像学:早期可无变化,以后胸部CT可显示肺气肿或支气管壁增厚。
  1.药物治疗: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噻托溴铵),缓解气道痉挛;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用于重度或急性加重期;祛痰药(如乙酰半胱氨酸),减少痰液黏稠度。
  2.非药物治疗:氧疗,长期低流量吸氧(适用于低氧血症患者);肺康复训练:呼吸操(如缩唇呼吸)、有氧运动。
  从中医视角来讲,其归属“肺胀”“喘证”“咳嗽”范畴,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尤为密切。标实:痰浊、血瘀、气滞;本虚:肺气虚、肾不纳气。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急性发作期,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缓解期着重扶正为主,补益肺脾肾之气,这样疾病才能得到根本的治疗,不易反弹。
  慢阻肺辨证施治为要。
  1.外寒内饮证
  临床表现:咳逆喘息不得卧,痰多稀薄,恶寒发热,背冷无汗,渴不多饮,或渴喜热饭。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
  治法:温肺散寒,解表化饮。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2.痰热郁肺证
  临床表现:咳逆喘息气粗,烦躁胸满,痰黄或白,黏稠难咯,或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黄使干,口渴,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方药:桑白皮汤加减。
  3.痰浊壅肺证
  临床表现:咳喘痰多,色白黏腻,短气喘息,稍劳即著,脘痞腹胀,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腻或浊腻,脉滑。
  治法:健脾化痰,降气平喘。方药: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减。
  4.肺脾气虚证
  临床表现:咳喘日久,气短,痰多稀白,胸闷腹胀,倦息懒言,面色白,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平喘。代表方剂:补肺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5.肺肾两虚证
  临床表现:呼吸浅短难续,动则喘促更甚,声低气怯,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胸闷,心悸,形寒汗出,舌质淡或紫暗,脉沉细无力或结代。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代表方剂: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加减。
  中医特色疗法:针灸,选取肺俞、定喘、足三里等穴位;穴位贴敷(三伏贴),夏季贴敷大椎、膻中等穴,缓解冬季症状;食疗有雪梨川贝炖冰糖(燥咳)、百合山药粥(肺阴虚)。
  中西医结合优势明显。1.急性期:西药快速控制症状,中药辅助清热化痰治疗。2.稳定期:中药调理体质,减少急性发作频率。3.康复期:结合健康教育,呼吸肌功能锻炼,上下肢功能锻炼,氧疗,传统功法锻炼;另外,针灸、按摩、穴位贴敷等提升免疫力。
  日常注意事项,要做到三个要和三个不要。
  三个不要:不要抽烟、喝酒,不要吃辛辣刺激的东西,戒烟能减轻呼吸道的刺激,延缓病情发展;不要受凉、感冒,受凉感冒后会加重慢阻肺的症状,导致肺功能进一步的损伤;不要自行增减药物用偏方、过度吸氧。
  三个要:要加强营养,多吃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要规范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用药、定期复查,不能症状缓解就停药;要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哪怕你肺功能很糟糕,动不动就喘着、病着,你也要保持上肢下肢的运动,保持呼吸锻炼的运动,这样能够延缓肺功能进一步退化,增强肺功能和身体抵抗力。
  总之,慢阻肺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慢性疾病,我们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当你有长期咳嗽、气促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延缓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寿县中医院急诊科 孟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