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父的厨艺
皖西日报
作者:江湖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10日 来源:皖西日报
江湖
姑父在裕安区新安镇是个名人,烧得一手好菜,是远近闻名的乡村大厨。 他的乡村宴席烧得色香味俱全,总能让人垂涎欲滴。不论是家常小炒还是宴席大餐,他都能信手拈来,每一道菜都蕴含着他对食材的深刻理解和烹饪的热情。 老家拆迁之前,谁家有红白喜事,总要请姑父前来帮忙烧菜,不为别的,其他厨师烧得吃不惯啊。姑父烧的糊辣汤和粉丝在我们那叫一绝!老家亲戚家娶媳妇、生娃,还是孩子抓周过十岁,提前一天家里的至亲都要到场,听从姑父安排。婶娘们负责切菜洗刷,男人们则负责搭建炉灶,搬运桌椅,邀朋送客,端菜递烟。 到了正式的日子,天刚蒙蒙亮,姑父便开始忙碌起来。他身穿一件旧围裙,头戴一顶厨师帽,神情专注地翻炒着锅中的菜肴。到了烧糊辣汤的环节,我们这些孩子早早拿着碗来到锅台旁排好队,看着姑父从炒肉沫、开水下锅,水淀粉倒入开水中搅动,淋入鸡蛋花,撒上花生粒小香葱。此时,那糊辣汤的香气随风飘散,让人垂涎欲滴,勾得我们这些馋虫早已哈喇子在口中翻腾。 肉沫粉丝姑父烧得更是与众不同。在炒粉丝之前,姑父会在热油中把肉沫在锅中翻炒,再加入葱姜老抽,等到肉沫炒得香气四溢,倒入泡好的粉丝,加入只有姑父能掌握好的一点开水,继续用大锅铲翻炒,当出锅时,粉丝被烹饪得口感滑嫩,味道鲜美。 因为这两道拿手菜都是我们这些馋虫小时候的最爱,每次姑父要做这两道菜的时候,都会多准备些食材,把分量做得足足的,除了盛盘上席,就为了满足咱这群馋虫的味蕾,让咱能吃得过瘾。每当有客人夸赞他的手艺时,姑父总是谦逊地嗨嗨一笑:“小家伙们捧场,没啥特别的。”他的手艺不仅赢得了乡亲们的赞誉,更成为我们家族的骄傲。 烧席对厨师来说,不光得技术过硬,更是个力气活。正席当天,厨师不光得指挥帮手们洗切摆盘,自己更是在灶台前站一整天,两斤重的大锅铲在锅里翻上几千个来回。夏天的时候,还得忍受火炉般的炙烤,汗水直冒,脸红得跟大红灯笼似的。忙活一天下来,瘦高的姑父常常累得虚脱了一般。不过,作为大厨,宴会结束了他总是最后一个走,得确认所有的家伙什儿都洗得干干净净,厨房也得收拾得利利索索。虽然累得要死,但是看到大家吃得好、笑得开心,姑父心里那叫一个满足,别提多高兴了。 随着老家拆迁,那些热闹的场景渐渐成为回忆。姑父的厨艺,也随着那片土地的变迁,变得愈发珍贵。现在,每当家族中有人提起姑父的糊辣汤和肉沫粉丝,总能引起一阵怀旧的热潮。虽然大家各自散落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但那份对乡村厨宴的思念,却始终如一。 姑父的厨艺,不仅仅是一道道美味的菜肴,更是连接着每个人心中最柔软部分的纽带。每逢佳节或家庭聚会,大家总会不约而同地提起姑父,希望他能再次施展手艺,重现那些令人难忘的美味。尽管现实中的乡村厨宴已经不复存在,但姑父的烹饪精神和对美食的执着追求,却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这一代都已步入中年,我们对老家的记忆开始变得模糊,但对姑父的糊辣汤和肉沫粉丝却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感。在我们的想象中,那不仅仅是一道菜,而是一种家的味道,一种文化的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