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浅谈骨折患者的饮食管理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09日    来源:皖西日报

  骨折,作为一种常见的外伤,不仅需要适当的医疗手段进行治疗,合理的饮食管理同样至关重要。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这意味着骨折后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科学合理的饮食将有助于加快康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从骨折后的不同阶段、饮食原则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骨折患者的饮食管理。骨折后的饮食管理需要根据骨折恢复的三个阶段进行调整,每个阶段的饮食重点有所不同。
  骨折后1-2周(早期):在骨折初期,骨折部位通常会出现瘀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患者的食欲及胃肠功能均有所降低。因此,这一阶段的饮食应以清淡开胃、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推荐食用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瘦肉等,烹饪方式以清蒸、炖煮为主,避免煎炸炒烩的酸辣、燥热、油腻食品。例如,可以多吃清蒸鱼、蔬菜汤、豆腐、鸡蛋羹等,这些食物不仅容易消化,还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减轻炎症,促进伤口愈合。
  骨折后2-4周(中期):进入中期,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逐渐适应骨折后的情况,疼痛有所缓解,瘀血肿胀基本消失,食欲和胃肠功能有所恢复。此时,饮食应由清淡逐渐转向高营养,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在初期的食谱基础上,可以增加骨头汤、鱼类、蛋类以及动物肝脏等食物,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A、D、钙和蛋白质,有助于骨骼的修复和再生。此外,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如青椒、西红柿、苋菜、青菜、包菜、萝卜等,可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骨折后5周以上(后期):到了后期,患者的食欲已基本恢复正常,此时饮食上并无太多禁忌,可以食用任何高营养食物及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的食物。传统中医认为,此时可以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鹿筋汤、炖水鱼等,以补充丰富的营养,促进骨骼的全面恢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骨折患者应尽量避免吸烟,因为吸烟会损害皮肤伤口的愈合能力。
  骨折患者饮食管理的原则及注意事项有如下这些方面:
  1.补钙: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骨折患者需要充足的钙来促进骨骼愈合。很多人认为骨头汤是补钙的最佳选择,但实际上,骨头汤中的钙含量非常低且含有大量脂肪和嘌呤,不适合长期食用。可以食用牛乳、豆制品、鱼虾类、禽蛋类、肉类等食物来补钙。补钙每日摄入1000-1200毫克,具体取决于年龄和性别。一般建议50岁以下成年人每日1000毫克钙,50岁以上女性及70岁以上男性,每日1200毫克钙。补钙前应咨询医生,确保适合个人情况。
  2.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可以通过晒太阳、食用鱼类、蛋黄、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来补充。
  3.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物质,骨折患者应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制品、坚果等,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骨骼修复。
  4.多喝水:充足的水分有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预防尿路感染。同时可以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5.避免刺激性食物:骨折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高糖、高盐、咖啡、浓茶等以免加重炎症反应,影响伤口愈合。
  6.均衡饮食:保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康复。
  7.特殊人群:老年人需增加蛋白质摄入,预防肌肉萎缩。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
  骨折患者的饮食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骨折恢复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早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中期逐渐增加高营养食物;后期则可以食用各种高营养食物及富含矿物质的食物。同时,要注意补钙、补充维生素D和蛋白质,多喝水,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均衡。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管理,可以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六安市中医院 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