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对分娩疼痛管理效果的评价
皖西日报
作者:张美玲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08日 来源:皖西日报
近年来,硬膜外麻醉作为一种缓解分娩疼痛的重要手段,已成为许多产妇的选择,通过精确控制药物剂量和分布,它有效减轻疼痛,让产妇能够更舒适地迎接宝宝的降生。然而,这项技术的意义不仅在于减轻疼痛,其对分娩过程和母婴健康的潜在影响同样备受关注。因此,评估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安全性及对分娩体验的影响,将有助于全面了解其优势与局限,为准妈妈们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一、硬膜外麻醉的工作原理 硬膜外腔位于硬脊膜与椎骨之间,包含脂肪、静脉丛、淋巴管及脊神经根等解剖结构。硬膜外麻醉通过将导管或针头置入该腔隙,注入局部麻醉药物,药物在腔内扩散后作用于脊神经根,阻断传导痛觉、温度觉、触觉和部分运动信号。 局部麻醉药通过阻断神经膜上的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发挥作用。正常情况下,痛觉信号经周围神经传至中枢时,钠通道周期性开放和关闭,产生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播。麻醉药物进入硬膜外腔后,形成浓度梯度,穿透神经膜后结合钠通道,使其稳定于非活化状态,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生成。麻醉药作用效果与神经纤维的直径、髓鞘厚度及药物浓度相关。无髓神经纤维(如C纤维和Aδ纤维)对麻醉药更敏感,因而痛觉和温度觉通常先于触觉和运动功能消失。 二、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评价 1.加强镇痛效果。硬膜外麻醉凭借其可靠的镇痛效果,成为分娩镇痛的重要选择。局部麻醉药物(如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及低浓度阿片类药物通过硬膜外腔注入后,可有效阻断疼痛信号传递,显著降低第一、第二产程的疼痛评分。临床数据显示,接受硬膜外麻醉的产妇疼痛评分通常从7~10分降至2~3分,同时保持清醒,能够与助产团队更好地合作,显著提升分娩体验。硬膜外麻醉药物的剂量和浓度可以实时调整,并通过导管持续输注维持长效镇痛。这种灵活性使其成为一种“按需”镇痛模式,既满足个体化需求,又不影响分娩的自然进程。 2.影响分娩过程。尽管硬膜外麻醉以镇痛效果显著著称,其对分娩过程的潜在影响仍需关注。部分研究表明,硬膜外麻醉可能稍微延长第一产程的活跃期,这可能与交感神经阻滞导致的宫缩减弱及子宫收缩频率降低有关。然而,这种延长通常没有临床意义,且不会增加母婴不良结局的风险。关于第二产程长度和器械助产(如产钳、吸引器)使用率的影响,硬膜外麻醉可能会略微增加器械助产的概率,但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总体来看,硬膜外麻醉既能显著缓解产痛,也不会妨碍阴道分娩的完成,反而因镇痛效果显著,产妇更易配合产程进展,从而提高分娩成功率。 3.母婴安全性与结局。硬膜外麻醉通常不会对新生儿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脐带血气指标及短期神经行为评分均显示接受硬膜外麻醉的产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健康状况良好。对母体而言,硬膜外麻醉的主要副作用包括低血压、寒战、瘙痒及尿潴留等。低血压是最常见的并发症,通常通过静脉输液和调整麻醉药物剂量得以缓解,硬膜外麻醉与硬膜外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如硬膜穿刺后头痛和局部感染)发生率极低,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术后观察可进一步降低相关风险。 三、硬膜外麻醉的适应人群与禁忌症 1.适应人群。硬膜外麻醉适用于大多数需要缓解分娩疼痛并保持清醒的产妇,尤其是:希望获得镇痛支持的女性;初次分娩或产程较长者;存在分娩并发症风险者;患有妊娠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合并症的产妇。 2.禁忌症。尽管硬膜外麻醉应用广泛,某些情况仍不宜实施,包括:凝血功能异常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硬膜外腔局部或全身感染;严重脊柱畸形或复杂脊柱手术史;对麻醉药物有明确过敏史;未获得知情同意的情况。 总的来说,硬膜外麻醉以其强大的镇痛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已成为分娩镇痛中的重要选项。通过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显著降低分娩时的痛苦,使产妇能够更轻松、更从容地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当然,每位产妇的情况各有不同,硬膜外麻醉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它是否适合产妇,需要与医生充分沟通,结合个体健康状况和分娩计划综合判断。 (霍山县医院 张美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