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8 版:精神家园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芸窗几卷书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06日    来源:皖西日报


  窦丽萍

  一日和女儿视频闲聊间,她推荐给我一本小说:“妈妈,这本书你一定要看!就在你身后的书柜上,我都看到了。”还说放假回来要检查,无奈之下,只得从书架上抽出来,本打算敷衍着翻几页,好应对女儿的“盘查”,没曾想,看了两章便不舍放下,一直读到深夜。
  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静下心来慢慢阅读了。我不是读书人,更是缺少学习的自控力,尤其现在这样日渐喧嚣浮躁的时代,每天就是刷着头条追着剧,然而放下手机后,却什么也记不住。
  当初为了改变自己的懒散安逸,桌椅买的都是硬木的,想象着自己或是正襟危坐在书桌前,带着浩然之气去读书思考;或是掩卷抛书,听雨打芭蕉,“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再或是月色下,“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然而事实上,却时常半靠在厚实的靠垫里玩手机,久久不愿起身,真真辜负了墙上的那幅“芸帙披香”。
  古人常说人生有三乐:闭门读闲书,开门接佳客,出门寻山水。读书中的“乐”,未必一定与书相关,而是来自读书的意境,或是说书房所营造出的清雅之意。中国式的书房,拥有着书香、茶香、墨香、花香,书房在文人心中,是一个修炼的道场,不仅仅只是看书,更是一种文化氛围。文人还善与雅物为伴,书房闲坐,侍弄一盆盆景,把玩一方瓷器,怡情于物,在繁华中觅得内心的宁静,在静谧中修身养性,“此心安处是吾乡”。
  现代人久居繁华都市,不得林泉之趣、清隐之乐,唯有辟一处清居,聊作桃源之意。为了拥有书房舍弃了客厅,一边是厨房餐厅的柴米油盐凡尘琐事,一转身,便是我的一方净土。有间雅舍,便无俗情,“一桌一椅一方几,一窗一屏一天地”,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桌上的蒲草拙石,温暖而宁静;窗外翠竹摇曳,晴窗之下,静坐对景,荏苒的光阴里,目光所及皆是美好。一隅书房,让心大隐于市。
  书房其实就是养心的地方。在书房里,有时候也不是全然为了看书,暮春夜,倚窗听雨,冬雪皑皑,燃起一炉炭火,暖意融融,烤几个栗子,听那栗壳噼啪裂开的响声,又或什么也不做,即便只是发呆,也是一种自在,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侍弄书房”。闭门即是深山,一盏清茶,捧书闲坐,做世间一抹闲云,栖心于书房之中,世界从此便与我无关。
  文字有味,书中有境。季羡林说:“我兀坐在书城之中,忘记了尘世的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读书,让生命丰盈,让内心充实,读书,是一个人走向自己内心的旅程。也许读过的书,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然而“突然有一天,通过别的方式,回溯回来”的时候,会感到深深的共鸣,也许是一句歌词,也许是一幅画面,就会拽回到当时看的那本书。于书中,领悟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世间多少事物皆被欲望所累,一间小小的书房,便是漱洗尘心的道场。“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落雪天,轩窗下,读罢一卷书,看日影飞去,何惧世间万般荒芜?从今起,学着网络戒断,抛开浮华,让诗书芳华浸染慢时光,芸帙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