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书画
皖西日报
作者:周丽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06日 来源:皖西日报

周丽
初冬,雨天。 沏一壶茶,听雨。 回想自有工作室的这一年来,这是我第一次独自端坐在茶桌前,这么认真地煮一壶茶、品茶。大概是有醉茶的习惯,也多是每日奔波于琐事不得闲,当初精心挑选的茶具如今倒也成了摆设。 茶桌的对面,一副端庄的隶体“半亩书画”悬于素壁。认真读这几个字,依旧喜欢。当初取这四字为工作室命名,是想象自己能闲时读一本书、煮一壶茶、研一池墨、临一本帖或是画一幅画。得趣不在多,片刻清畅也是清畅,半景优雅也是优雅。小小一室,半亩便是天地。不以奢为尚,不向喧而趋。这书画半亩,就是自己的桃花源,也算是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找一个归宿吧! 谈及精神,淡泊……不知是不是有精神洁癖的人最该有的一个境界。陶渊明的“素心人”大概也是指这般。昨晚抽查儿子的语文背诵,恰巧背到五柳先生的《饮酒》诗,儿子背诵是为了应语文老师的要求,他这样的年龄并不能真正领悟其真义。而我再诵读,则是希望通过文字感受千百年前那个淡泊的灵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我想只有“心远地自偏”的陶渊明才能“悠然见南山”,并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而我,一个素人,在这个喧嚣而嘈杂的世界里,寻一静处,安放自己的灵魂,的确是极好的。淡泊,于我而言,就是拥有一颗恬淡的心。 有课的时候就认真上课,没课的时候,就躲进这半亩桃花源,研一池墨,或书或画,独自耕耘。工作室不算大,时常会邀请三五好友在这闲聚,或是围炉煮茶;或是小酌一杯,微微醺。世间的寒冷与荒凉因为有情意而化为虚无。与朋友一起做点无用的事,说些无用的话,却是通往诗意与心灵的捷径。最喜欢的莫过于这冬日,越是寒冬凛冽,越要心怀热忱。就像唐朝的那场漫天大雪,白居易想起故人刘十九,写诗问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此后千载,我们对冬日的美好期待,便定格成一幅诗意煮酒图。于是乎,茶、酒、书画,让日子变得格外有趣。 以书画怡养精神,以花木怡情养生活。花事画事,也是呆在工作室里最日常的事。我最喜欢养一些耐活的花,茉莉、月季、铜钱草,不用精心照看,也有着超强的生命力。像初冬这样的时节,最宜养两盆兰花,建兰、春兰都可。“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飞蝶来。”喜欢兰,大概更多的是喜欢它的姿态和品性。案上的水仙才刚刚从那大蒜头似的身体里冒绿芽,“玉面婵娟小,檀心馥郁多。盈盈仙骨在,端欲去凌波。”再冷一点,梅花就要开了,取一闲适光阴,静坐赏花,阅一卷书,画一枝梅,便觉万物清朗,世态可爱。抬眼间,便望见悬挂茶桌旁的那幅《梅花诗意图》,年来懒做江湖梦,门掩梅花自读书… 工作室,因为有这些花而生香。 画案上,也有镇纸一个,宣纸一张。砚台几方,书画随目,晴日读书,雨时戏墨。最不可少的就是附庸风雅,“花有四雅,兰花淡雅,菊花高雅,水仙素雅,菖蒲清雅。”四雅当中,唯菖蒲能“小隐于野、大隐于市”,故被骚人墨客誉为“天下第一雅”。而在我的画案上,菖蒲和佛手果,一定是要认真摆放好的。那清供,是对精神的滋养。 我的半亩书画,我的桃花源,我自己的情意世界。它藏在柴米油盐间,也隐于一朵花开的静谧里。在这里,可以读书、赏花、品茶,听喜欢的音乐,画所爱的画,随心所欲不逾矩,诗酒趁年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