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8 版:特别关注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山乡出好茶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2月20日    来源:皖西日报

  宋业国

  1976年底,我被抽调参加中共合肥市委组织的“农村‘党的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教育’宣传队”,进驻长丰夏店公社社直机关。年后队领导指派我和“知青农场”的下方知青小戴一同去霍山东风机械厂“外调”。
  在去霍山的客车上小戴说他的外公家在离霍山不远的落儿岭,他想去看看,我说到时候看情况再说。
  外调的事办得很顺利,在厂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我们就去外公家。落儿岭在霍山西边,离霍山有十几公里的路程,我们走得迟,到落儿岭时已近中午。
  离落儿岭老街不远就是五桂峡。一条河三次横流在峡谷中。两岸山崖陡峭,峡底岩石突兀裸露,形态各异。谷底溪水穿石清流潺潺,两岸陡峭的山崖如刀削斧劈。
  我们沿着谷底一路向北走了半个小时,老天突然下起了小雨。前方不远山坡下有一块冲地,那里有一个村庄,我们顶着挎包向那跑去。到村口看到一排三间草屋,屋前有一棵大樟树。这樟树看来有些年头了,树干就有水桶粗细,高两丈有余,裸露的根部向周围一点点扩展延伸着,黑褐色树皮龟裂出一道道深深的皱纹。风吹雨打、日晒夜露经年,依旧枝繁叶茂,树冠遮阴足有三四间房子大。
  来到樟树下,就见对面民居的大门虚掩着。小戴敲敲门,无人应答,便小心地慢慢推门,“吱——”的一声门半开,屋里依旧没有动静,倒是身后转来了一声脆脆的声音:谁呀?我回过脸看到,一位美貌端庄的妇人往这边走来。
  我说:我们到这里躲躲雨。她伸手推开门说:进来吧。她从堂屋的大桌下抽出一条板凳说:你坐下歇歇,我去叫我家那位回来陪你们,说着就向外走去。
  我连忙起身说:你把大门锁起来我在外面等。不要不要,大门关上鸡子进不来。她说话时的眼神很清澈,没有一丝戒心。
  片刻功夫,女子领着一位大哥回来了。男人一到家放下农具对妇人说:烧水给他们泡茶,等雨停了再走。
  妇人出门拎回一桶水倒进大锅,坐到锅门口架火烧水。水开了妇人在两个碗里各放了一小撮茶叶冲上水:不好意思,新茶还未到时间,这是老茶,真正的黄芽。
  我端过茶碗,就见微微展开的茶叶条干匀齐,一朵一朵紧挨着慢慢蠕动着,嫩嫩的叶、绿绿的汁,清澈之下,芽尖上的纤毫清晰可辨。那芽尖如雀舌,欲语还休,灵巧,羞涩。
  大哥笑着说,尝一尝,看看味道怎样?我端起碗对着盈盈袅袅的水汽之间,深深吸了一口气,一股清香从鼻口而入,直达心扉。抿一口,味醇而鲜,浓而厚、香而久,脱口而出一个字:好!跟着又说两个字:好茶!
  男子一脸骄傲地说:神州辽阔,茶叶品种之多不胜枚举,就算我们这儿的霍山黄芽最好。霍山黄芽自唐代就是贡品名茶,明朝为极品茶,到清朝更是当仁不让的朝廷贡品了。你看这茶,哪个不是两刀一枪。可惜前些年学大寨,把茶树毁了改种小麦,现在这茶很难见了。其实我们山里不适合种小麦,辛辛苦苦整的田,山洪来了泥石俱下,又得重头再来。这是我家自留地里栽的几十棵茶树,每年采一点茶留作自己喝。
  我端着茶碗看见碗内雀舌婉转,碗外的我们仿佛置身于浓浓的情意之中,我们是为躲雨在这儿偶遇,享受到这样的待遇,一是山民们善良好客,二是我们幸运。大哥知道我们的意思后憨笑着说,有客来家,无论远近,皆情浓于表,再过月余你们来我用新茶招待你们……
  雨停了,我们谢过哥嫂,继续前行。山林里炊烟袅袅,有小桥、流水、人家,恍若到了清幽静谧的桃花源。放眼远望,云飘渺,雾朦胧。青山罩着淡淡的黛,苍劲的杉树、竹林也是隐隐的。游走在这幽深的峡谷中,那古朴犹存的沧桑,和淡淡的沁香、浓浓的墨韵,在我心中碰撞岀深深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