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副 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鹿吐石铺我的家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2月20日    来源:皖西日报

  余晓芹

  霍山的地名都是三个字,让很多外地人感到好奇,比如黑石渡、落儿岭、大化坪、上土市等等,听起来就有故事。而霍山还有一个更特殊的地名,是四个字,那便是我的家乡——鹿吐石铺(位于霍山县落儿岭镇)。
  鹿吐石铺,缘于一个凄美的故事。传说淮南王谋反败露,其怀身孕的苏王妃被官兵追得走投无路,只得向衡山国(今霍山)逃难,由于一路的惊恐颠簸,导致苏王妃早产,为给夫君留下血脉,苏王妃连日疲于奔命,却偏偏被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现今的孔雀河)挡住了去路,苏王妃万分焦急,追兵的马蹄声声像是敲打在她心头的一记记重锤,就在王妃绝望之时,山上突然跑来几只梅花鹿,争先恐后地跳入河中,口中吐出一个个小石子,渐渐地变成了方方正正的大石头,让王妃母子渡到河西,转危为安。鹿吐石铺,这个天佑吉祥的名字,从此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从我记事开始,父亲就和我说着这个美妙的传说,故事就像孔雀河的河水,流淌了两千年,却没在我的记忆里刻下什么的印痕,想起,忘了,又想起,又忘了。因为儿时的故乡,是贫瘠之地,就连那渡人的石铺也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上学那会儿,老师抓得紧,疲惫不堪的我,对多写一个字都觉得是负担,因此特别讨厌在表格上填写四个字的住址地名,那多写的一个字仿佛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我不得开心颜。
  有一天放学,我来到孔雀河边,看着欢快的溪水,想起了那久违的传说,鬼使神差的,我竟遥想着山上下来一群梅花鹿,为我的人生铺设一条宽敞的捷径,让我逍遥天涯。
  故乡终究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驿站,十五岁那年,我背起行囊去外地求学,离开了生我养我的鹿吐石铺。路,是羊肠小道,心却有些彷徨,站在十字路口,我知道我没有苏王妃幸运,我企盼的梅花鹿一直没有出现。
  后来在城里参加了工作,便时常想起家乡,也曾约三五闺蜜回老家看看,那时起我便对家乡作了刻意的了解,不然怎么和别人说俺家乡好呢!
  白云庵,坐落在家乡824米高的挂龙尖上,相传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妹李翠莲,厌倦了宫中的明枪暗箭、侯服玉食出家所建,整个庵宇前后三进,片石墙,小瓦顶,共29间半,因常年掩映在蓝天白云之中得名,现为市级文保单位。庵后一棵古银杏,传说是诗仙李白酒后倒插的,千年以来,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为白云庵画龙点睛,引来无数善男信女、文人墨客。现在的白云庵已是游客观日出、拍云海、登高休闲的理想场所。
  六万寨,雄峙于鹿吐石铺东北,是宋末曹平章为抗元而建,因驻军六万而得名,这里的“六万晴霞”也成了霍山古八景之一。后来此寨也成了抗清等抵敌御辱的城堡,太平天国时期,霍山县衙曾迁于此,陈玉成率太平军、张乐行率捻军都曾攻破此寨。大革命时期,这里也是地下党和红军活动的重要区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1938年秋,日寇的铁蹄踏入了霍山,企图取道霍山到湖北参加武汉会战,9月25日小鬼子教导队1800多人来到了鹿吐石铺,当地军民同仇敌忾,奋起反击,百姓送水送食送弹药,带路参战救伤员,仅两天的时间,我方共歼敌1370余人,生擒数十人,敌联队长南浦湘吉受伤后带着残部仓皇逃命,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安徽境内消灭日军最多的一次战役,史称“鹿吐石铺大捷”。鹿吐石铺大捷打破了日军穿越霍山驰援武汉的图谋,提振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家乡的故事让我在朋友同事们面前有了显摆的资本,每次的同学会、朋友聚会我都成为了“焦点访谈”,从此,我在不同场合都可以为家乡代言。
  孔雀河漂流,是当地政府的一个招商引资项目,投资人看中了家乡的山体优势和水资源,建成了堪称华东地区最长、落差最大的漂流,旺季时这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日均客流量近2万人次,成了暑期游客们的天堂。
  电影小镇,在六万寨下,这里曾是“鹿吐石铺大捷”的遗址,如今已建成了小有名气的休闲娱乐、探幽怀古的旅游景点,景区内的大型实景剧——《大别山传奇》,再现了当年抗日烽火,倍受游客青睐。以家乡鹿吐石铺为拍摄背景的抗战电影《热血地雷战》也于去年公映,再次把我的家乡送上了热搜。
  现在的鹿吐石铺成了乡村游的一个重要节点,如果是在双休日、节假日,这里真是一房难求、一桌难求,而每到这时我又成了同学、同事和朋友们的“焦点”,都托我在七大姑八大姨那订一间房、订一桌饭。
  年前回了趟老家,在二叔的大别墅里小坐,二叔便滔滔不绝起来:一百多天的漂流季,他家仅快餐一项收入就达6位数,另外还有空闲的房屋租赁、小表妹的兼职导游收入等。二叔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见我似有惊恐的目光,接着说,这都不算啥,隔壁的储小鱼,知道吧,每季光收集游客扔下的漂流玩具,就赚了近十万,原来这些塑料“废品”,有很多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有些修复一下也是可使用的,不能用的就卖给废品收购站,这样不仅给储小鱼铺就了一条致富门路,还保护了环境。还有,那个火烧眉毛都不急的徐老摸,你可记得了?真是慢人自有慢人福,他的小竹编、小香薯、小盆景等,现在火起来了,一年下来也是好几万啊。二叔说这话时,伸出了五指,还特意在我眼前抖了抖,充满了自信……
  离开二叔家,我忽然有了回归老家的想法,当年拼命地想跳出“农”门,如今看来或许就是个错误,冥冥之中,我感觉有一群小鹿在故乡为我铺好了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