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九州纵览·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卵圆孔封堵术:心脏的“神秘补丁”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2月20日    来源:皖西日报

  卵圆孔封堵术是一项先进的微创介入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心脏卵圆孔未闭(PFO)的情况。卵圆孔是心脏左右心房之间的一个微小通道,它在胎儿时期扮演着关键的血液输送角色,为胎儿提供必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然而,随着胎儿的出生和成长,大多数人的卵圆孔会在出生后不久自行闭合。当这一自然过程未能完成时,就形成了卵圆孔未闭,这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卵圆孔未闭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据统计,约有25%至34%的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卵圆孔未闭。尽管并非所有卵圆孔未闭的患者都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憋气、提重物、用力排便等),右心房的压力可能暂时超过左心房,导致卵圆孔重新开放,从而引发右向左分流现象。这种分流现象可能引发一系列与反常性栓塞相关的疾病,如偏头痛、隐源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因此,对于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如何诊断卵圆孔未闭?主要是1.经胸超声心动图;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卵圆孔未闭的“金标准”和首选方法;3.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4.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
  没有症状、未对生活造成影响的卵圆孔未闭,可以不用处理。成年人卵圆孔未闭出现了症状,则需要及时干预治疗。治疗手段:应根据危险因素的高低进行个体化评估、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及介入治疗。
  1.药物治疗主要为抗栓治疗,抗凝药(如华法林、达比加群酯)与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都属于抗栓治疗,但孰优孰劣目前尚无明确定论。
  2.外科手术。传统的外科经胸手术缝补卵圆孔创口大,并发症多,基本已被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所替代。
  3.介入治疗。微创介入封堵是经皮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术,该手术已问世20余年,是成熟的卵圆孔未闭治疗方案,是一种安全、经济的介入治疗手段,用特制的封堵器阻断分流。
  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优点有哪些?创伤小:穿刺部位小伤口,无需缝合,痛苦小。用时短、恢复快:手术过程约30—40分钟左右,术后2天即可出院,出院后不影响正常工作、学习。效果好:无需终生服药。
  经导管封堵PFO预防相关卒中的适应症有哪些呢?主要是年龄小于55岁;合并不明原因的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偏头痛病史(特别是先兆偏头痛患者);合并斜卧呼吸-直立型低氧血症;呼吸睡眠暂停患者;易栓症患者;一过性晕厥(发病前有排便、负重、或行Valsalva相关动作发病);临床栓塞事件复发者;受伤/手术后制动,长期久坐后易患深静脉血栓形成。
  卵圆孔未闭患者行封堵治疗后,可以预防脑梗塞再次发生;减少预防脑梗塞药物使用,节约费用,减少药物副作用;减轻或者治愈偏头痛,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封堵治疗后必须注意的事项:1.注意避免受凉感冒,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术后早期,封堵术后第2天就可下床活动。2.手术后遵循医嘱,坚持服药3-6个月,临床医生根据复查结果调整用药时间,切勿自行停药。3.注意加强营养;1个月后,经过医生评估复查结果后,可以开始适量运动锻炼,循序渐进,不可突然进行剧烈运动以及重体力劳动。4.出院后第1月、3月、6月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了解封堵器位置、有无封堵器血栓形成、心律失常等情况发生。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卵圆孔封堵术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正逐渐成为守护心脏健康的重要“神秘补丁”。通过精准的手术操作和细致的术后护理与康复工作,卵圆孔封堵术不仅能够有效预防右向左分流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对于那些存在卵圆孔未闭风险的患者来说,及时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是守护心脏健康的关键所在。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卵圆孔未闭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共同维护我们的心脏健康。
     (金寨县人民医院 张玉)